第一百四十九章 捡漏(下)(1/2)
听闫冯伟这么说,蒙超和小沈三同时点头:“明白了,钩儿值钱,笼子不值钱!”
闫冯伟嗤笑一声,忽然凑到我耳边小声问:“有必要咱哥俩单聊吗?”
我看看蒙超和沈三,反应过来他说这话的意思,立时说:“蒙牛跟我亲哥一样,沈三爷这趟是来帮我的,我没必要瞒他什么。”
蒙超是没回过味来,小沈三却是个人精,立马就猜到闫冯伟跟我说什么了。
他看着我点了点头:“你的脾性真像我二哥,你这样的人,有可能小事吃亏,但绝对吃不了大亏。”
闫冯伟似乎又犹豫了一下,问道:“都听过买椟还珠吧?”
蒙超点头,沈三却是摇头。
听蒙超解释完‘买椟还珠’的典故后,小沈三恍然大悟:
“明白了。我是没上过学,可我前阵子才看了一电视剧。说的是明朝首富沈万三的事。说是一个反派,看见街边一个摆摊的卖一只铁猫,那反派自以为聪明,看出铁猫的眼是一对宝石,愣是压价,把猫眼抠下来买走了。回头找沈万三一显摆,沈万三立马跑去把没眼睛的铁猫买了下来。把铁猫外头的漆皮儿一刮,那猫居然是纯金的,比猫眼石值钱多了。这跟买椟还珠,差不多一个意思吧?”
他抖着手说:“沈万三的故事我本来也听说过,可现在的电视剧都是把好多人的故事堆到一个人身上。我看着都特别稀罕。”
蒙超摁着他脑门把这电视迷推到一边,瞪着眼问闫冯伟:“你是说,这笼子比钩子还值钱?”
闫冯伟既不点头也不摇头,而是说:“就传统而言,鸟笼子也分南北两派。南派鸟笼,以贵州丹寨卡拉为代表;而在北方,河北涿州义和庄,被称为北笼之乡。明朱棣迁都北平,涿州更是‘京笼’首供!”
说到这里,闫冯伟停顿了好一阵,像是在组织语言。
随即放下鸟笼上的遮布,示意我们坐下说话。
他坐下后问:“有烟吗?”
蒙超掏出一盒‘紫云’,除了沈三,一人发了一根。
闫冯伟狠吸了口烟,喷着烟圈说:“这他妈以后真得少抽了,不然对老婆孩子都有影响。”
小沈三往大门口看了看,问他:“你订那饭什么时候来?”
闫冯伟说:“我兄弟乔迁之喜,不能马虎,我从附近一家不错的酒楼订的,都是硬菜。我让他们赶正饭点儿送到,得是热的!”
“那就行。”
小沈三从随身的挎包里掏出一根老式的短烟杆儿,“那我也抽两口。”
蒙超立刻道:“哎!小孩儿不能抽烟哈!”
小沈三边往烟锅里塞烟叶,边斜眼问他:“你几岁开始抽烟的?”
“十一……反正是小学那会儿,跟哥几个在厕所里偷着抽的。”
小沈三咧了他一眼,自顾划了根火柴,点着了烟锅。
闫冯伟嗤笑一声,问:“你们谁听说过外八行?”
沈三噙着烟嘴,含糊的说:“甭问了,你就直说吧。”
闫冯伟点点头:“外八行里有一行,叫做机关门。宋末元初开始,门子里就流传这么一句话——‘暗器唐家,销器侯家’。唐家说的是四川唐门;侯家说的是——冀中一门候。
唐门暗器也不是完全杜撰的;冀中一门候,那就更真实存在,直到解放前才逐渐销声匿迹。
单说侯家,据说是早年间,他们的先祖意外得到了鲁班书。因为分歧,又或是书中禁忌,侯家的家长,把一本书分成三份,交给了三枝儿后代保管研究。
后期最出名的‘冀中一门候’,擅长机关销器,而且最会打造小巧的器械。
咱中国人,不就是一代一代老是分家嘛?
再后来冀中一门候分了又分,其中一枝儿,辗转到了涿州,就开始真正拿手艺本分赚钱。当时涿州已经是北笼之乡。这一枝儿的侯家人,也开始做鸟笼子。
你们想吧,买卖就得竞争,就得在同行中闯出万儿来,才能赚大钱。于是,这一枝儿的侯家人,就把一些小的机关,做到了鸟笼子里。
这种东西做出来,常人看来就是鸡肋。可你们别忘了,但逢乱世,人们最紧要做的,就是藏钱、藏宝贝。”
小沈三一拍巴掌:“明白了,就是把手艺用在鸟笼子上,在笼子里加暗格!”
闫冯伟点头:“对,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在这一门侯家人里,还出了个奇人,名讳是什么无从考究,反正他留的印章就是——毛藏金。意思就是毛发之间皆能藏宝,外人不可得。
我好像是扯远了。就这么说吧,‘毛藏金’是清雍正年间人士,他最擅长做加暗格的鸟笼子。
那时候社会相对稳定,普通百姓买他的鸟笼子没用,财主也用处不大,反倒是达官贵人,为了藏私,成了他的大主顾。”
听闫冯伟说到这里,小沈三忽然放下烟袋,走到鸟笼旁,掀开盖布仔细看了看,回过头道:
“其中一根笼条内侧的确有字,正是——毛藏金!”
闫冯伟此刻像是全然陷入了深思,下意识点头道:“我看到那印记了,所以认定,笼钩是正德制,笼子本身是毛藏金给配的。北笼王毛藏金做的鸟笼,都是用来藏匿贵重物品的。而且多数能藏匿于‘毫发’间的,都是至宝!”
闫冯伟转向我和蒙超:“我这样说,你们能听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蒙超点头:“明白。笼钩子值钱。藏在这后配的笼子里的东西,可能更值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