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周瑜、庞统、诸葛亮(二)(2/3)
能得孙翊信重,从此能一展才华,一飞冲天。他的苦心不足为外人道也。
周瑜说完后看着庞统的神色,见其神色平淡,倏尔说道,“士元,希望你我日后能同殿为臣。”说完后,周瑜就踏步走出了厅外。
周瑜一走,庞统平淡的脸色不再,他的脸上慢慢浮现了些许不满之色。
因为周瑜把他案上的糕点拿走了!
对于周瑜来说,他夫人小桥所做的糕点他都没吃多少,都快被庞统吃完了,当然要拿走。
而对于庞统来说,他心中表示叹息,
端是小气的周郎。
在周瑜走后,庞统手捏着仅剩的一块糕点,心中思索着一句话,
吴侯快回来了。
想着想着他就笑了出来。
此时的他是想投效孙翊,只是还差了临门一脚,让他真正下定决心。
毫无疑问,孙翊继位以来表现的很出色,但是他目前体现的只是王霸之略。
而庞统想投效的是一个有帝王之略的人,这一点,孙翊目前还没有表现出来过。
这一点,他兄长孙策欠缺,所以他不投。
但孙翊初登大位仅仅四个多月而已,他目前没表现出来,不能代表他欠缺,只是没有这个时机让他展现。
孙翊前期体现的王霸之略是庞统他想投效孙翊的诱因。
但庞统是个择主慎重的人,庞统这辈子只会真正投效一个主人。一旦他真的决定投效了,那就如他自己说的那般,虽九死而不悔,一生誓死追随之。
庞统在吴县这半个多月以来,如旁观者一般看着吴县因为孙翊的毗陵一战沸腾开来。
如旁观者一般看着吴县的众臣极力请战淮南。
如旁观者一般看着无数的请战文书飞往孙翊的车驾。
面对这种种,庞统觉得老天都在帮他。
本来他是打算见到孙翊后,亲自观察一下这个少年英主。可是如今整个江东请战淮南之议如此热烈,这无疑是帮了他的大忙。
观察孙翊的最好时机已经到了。
在进取淮南之议沸沸扬扬的时候,在众臣几乎都支持他进取淮南时,在有先兄遗志这个名义大前提的鼓励下,
自己再递上平淮策,这位少年英主会做如何抉择呢?
孙翊的抉择也决定着庞统的去留。
庞统表示很期待。
希望自己的第一次主动,不会让自己失望吧。
随后庞统突然想起了一件往事,就在今年年初,孙策表露出有进取中原之意后,司马徽和庞德公就对这件事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在他们两的安排之下,凤雏庞统与卧龙诸葛亮分别对孙策此举进行了评价。
除此之外,庞德公还考教两人,让两人分别作一平淮策,而后由庞德公与司马徽评出个高低。
庞德公是庞统的贵人,也是他的众父,而庞德公德高望重,诸葛亮一直很尊重敬仰他,因此对庞德公的提议两人都没什么异议。
或许当时两人也抱着一较高低的意思。
结果两人在纸上分别写下自己心中的平淮策后,庞德公和司马徽看完后皆是抚掌大笑。
庞统和诸葛亮齐齐不解,在庞德公的展示之下,庞统和诸葛亮两人这才知道,这两位大贤的大笑原因。
原来庞统与诸葛亮的平淮策虽然遣词造句、策中语气不同,但策中的主要方法和思想竟是一般无二!
而在庞德公与司马徽两人看来,就这两人颇为雷同的平淮策,的确是孙氏平定淮泗地区的上佳策略。
也就是在那时,庞德公说出了他那句为荆襄士人至今还感慨不已的一句话,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矣。”
现在想来这件事,庞统还记忆犹新。
同时他也想起了那个让他印象深刻的年轻人。
怎么说呢,那是个很奇怪的人。
他能在地里挥动锄头耕种的时候,跟你谈论曹袁二雄争霸的事,最后得出曹操胜率更大这种违背常理的理论。
他平日里好吟《梁父吟》,常常自比管仲、乐毅,在时人纷纷讥笑他的时候,他又不争不辩。只是每次耕种的时候,挥舞锄头时更加用力。
他看重自身仪表,就算平时以耕读为业,却对自身容貌也一点马虎不得。但这样的他,最后却娶了有名的丑女黄月英,仅仅是因为黄承彦的一句话“才堪相配”。
时人笑诸葛孔明贪慕黄府权势,但以诸葛孔明彼时声名,荆襄高门望族岂无一二佳女可得乎?
庞统知晓,他是真的因为那句“才堪相配”。
在这天下人皆认为汉室倾颓,已经如逐渐落幕的夕阳般时,庞统却深知诸葛亮一直倾心于汉室,心中常怀匡扶汉室之念。
娶妻一事,看出诸葛亮注重实际,而他心中深藏的匡扶汉室之念,却又令庞统难以理解,让庞统觉得他太过天真。
也许这就是两人最大的不同吧。
庞统要的是天下太平,诸葛亮要的是扶保汉室,以致太平。
庞统讲究顺势而为,为了帝王之主,虽死不悔。而诸葛亮则是为了心中的理想,他可以逆势而行,虽死无悔。
庞统与诸葛亮既是知己,又都有惊世之才,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对方。
想到了那个年轻人,庞统的嘴角浮现了一丝微笑。
在那次庞德公评语过后,诸葛亮私下里找过庞统。
他的话庞统现在还记忆犹新,“士元,德公言道你我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莫不如你我二人将来同侍一主,那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