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颠覆技术(修改版)(2/2)
人生不在于有了本事没有地方去施展,而是当机会来临之时,你拿不出本事来证明自己。”可以说,周建国的心理辅导效果不错,郑翠翠很快就放下包袱到五七农场报到,并且还带上了一大箱书籍同行。
首都,对所有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向往的圣地。
周建国足迹一直在长三角区域徘徊,在读大学时他和舍友们曾有计划利用假期前往首都旅游,但后来因故未能成行。
这次,期盼已久的机会终于到来。
“周工,恭喜你了,这次前往首都开会,你是自动入选人士之一。”
厂办秘书唐东彬笑眯眯找来,告知了周建国一大好消息。
9月底,国家计委和第四机械工业部联合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大规模集成电路工业会议,邀请各路人马进京共商大事。
八零一一厂算是规模还可以的集成电路生产厂,自然在受邀行列之中。
到首都出差,人数只有3个,厂长郑云德就带了周建国和一车间主任储平,一文一武都是厂里拿得出手的技术骨干。
“据说此次大会临时提议召开,好像跟一项重大技术相关。24所刚搞出来第一块大型集成电路,国家就准备向全国半导体厂家推广了吗?”
在火车硬卧上,一车间主任储平主动挑起话题。
“不清楚,会议通知写得很简略,主要是跟大型集成电路相关。从如此大阵仗来看,上级可能知晓了什么,着急要找行业人士召开闭门会议。
若是我们厂能承接到大型集成电路的活,那就是雪中送炭,又可以升级生产线了。”
厂长郑云德也不清楚,他希望能继续将八零一一厂带到新的高峰。
一行3人历经两天一夜的火车奔波,终于按时抵达首都。
而周建国也得以第一次见识这个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城市真面貌。
空气灰蒙,城市建筑跟沪江差不多,路上行人来去匆匆,但人口数量要明显多一些。
皇城根下,气质大不一样。
在中外交流日益增多情况下,国外半导体技术进展源源不断汇聚到国内。
“以前我们只是知晓国外有了最新的技术进展,但一直没有研判其重要程度,仅作为前沿参考追踪。
现在经过专家组评议,一致认为国外的新技术足以颠覆现有的半导体产业格局,我们国家也要尽快上马开展相关研究。”
会议开始当天,领导一发言就让底下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国外竟然有了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之前国内诸多同行对此却一无所知。
“这是我们通过特殊渠道拿到的商业化产品,它只有人的一个四根手指大小,但却包含着1万多个晶体管。”
爆炸性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简直就是让人停不下来。
看着那一块面积不大的集成电路,周建国无法想象它是如何容纳下近1万多个晶体管。
“这就是光刻技术的成果,它将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并且还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跟国际先进技术相比,我们已经远远落后于人家。”
光刻技术的原理就是利用光学、化学反应,和化学、物理刻蚀方法,将电路图形和晶体管器件传递“复制”到硅片上,形成平面集成电路。
因此主管电子工业的第四机械工业部,特意召集全国半导体厂家和科研单位开会,打算在3年时间内集中资源力量,突破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工艺、装备、基础材料等方面关键技术,造出中国的第一台光刻机。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