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看书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天阙泪》

笔趣阁看书(biquks.com)

首页 >> 天阙泪 () >> 第31回闯王进京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ks.com/205328/

第31回闯王进京(1/2)

有句话叫兵败如山倒。如今,防守内城的军兵和宦官,在城墙上经受着风吹雨淋,又冷又饿,再加上许多单位的军官携带着官兵最后的一次军饷开了小差,这些守城者的怨气就发泄了起来。这个说,自古道官不差饿兵,人家当兵吃粮,我们当兵挨饿,这样的日子没法过。那个说,看见城下那些兵没有,都是听了‘闯王来了不纳粮’投军的,比咱们强多了。还有的说,听说当大官的都给大顺军约好了,归顺过去官加一级。看着吧,马上就有人开城门了。

起先,一些太监还不以为然,认为当兵的都没有什么觉悟,是混吃混喝的混蛋货。但是,自己在城上才站了半天,就腰酸腿疼,又冷又渴又饿,这才知道人是铁饭是钢,半天不吃饿的慌,也跟着嚷起来。

张缙彦抽空到首辅魏藻德家去了一趟,见魏大人正在佛龛前烧香箔。仔细一瞅,那箔都是带字的,拿起来几张一看,像是奏章的口气,连忙问是怎么回事。

魏藻德瞅瞅四周无人,低声说:“这个李闯王是什么样的脾气秉性,咱们城里的人都不知道,我先前想给他写一份奏章,提醒其进京以后的几条注意事项。后来一想,咱们也不能把身价放得太低。他们进了城,两眼一抹黑,还不得指望咱们这样的先朝大员给他撑门面。所以,就把奏章给剪成纸箔烧了。现在,我之祈祷就是希望其通情达理,善待我们这些先朝大佬。”

张缙彦说:“首辅大人说得对,从历史上看,每一个新的王朝都需要仰仗先朝官吏帮助其治理天下。大人当首辅,没有提出过什么针对他们的恶毒计划。我执掌兵部,也没有对之下过杀招。相反,他们如果想招安外地军官,我还能为之穿针引线。新朝,应该欢迎我们。”

魏藻德有些担心地说:“我听说,闯王先前也经常屠城。标准是抵抗一日的,杀十之二三;抵抗三日的,杀其一半;四日以上的,一人不留。我害怕咱们这里抵抗四日以上,到时候不分青红皂白不容分辨排头杀来就糟糕了。”

张缙彦低声说:“今天午饭后,皇上带着一群中官,油布雨衣遮掩到城楼上走了一遭,恰巧碰见李邦华领着一班御使要上城协助守城,还褒奖了李老头一番,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他八成是探路,有逃跑的苗头。但是,没有军队接应肯定走不成。”魏藻德略一思索,马上猜透了其中的用意。

“在下愚钝,首辅大人一语中的,眼光入木三分。”张缙彦说。

“好了,马屁不拍也罢。记住,不管他金牌宣也好,圣旨乃至击鼓撞钟召也罢,都不要再进宫去触霉头了。”魏藻德叮嘱说。

此刻,崇祯帝正在乾清宫更衣之后假寐,倘若知道其内阁首辅和兵部尚书正在议论投敌之事,不知会有何感想。

三月十八日傍晚,风停雨住。天黑之后,大顺军又开始攻城。此时,东直门、正阳门、德胜门、阜成门先后打开,大顺军潮水似地冲进城来。人马哄哄,先后涌向皇城。

三月十九日上午,已经在城西的闯王李自成让宋献策占卜以后,带着一帮文臣武将,在众人簇拥下从德胜门进入内城。

德胜门原名“健德门”,明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攻入元大都,将之改称北平,随后将健德门改为德胜门。

明英宗时,蒙古太师也先带兵寇边。英宗受宦官王振蛊惑御驾亲征,在宣府怀来县土木堡大败。蒙古骑兵带着俘获的明英宗来到德胜门外,要挟开城门。新任兵部尚书于谦力主抵抗。他们拥立新君,断了敌人以皇帝要挟的念想。于谦带兵从德胜门出战,击毙了蒙古太师也先的弟弟,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自从,凡是出兵必走德胜门成了惯例,取“以德取胜”“旗开得胜”之意。

本来,攻破外城之后,闯王已经从西便门进了城。此刻,从德胜门进皇宫距离较近。若绕道前门,还要兜一个大圈子。宋献策占卜时告诉闯王,您马上就是一国之君,要进内城最好走正阳门,亦称大前门。宋说正阳门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德胜门是出兵专用的,而且是在西北角。按方位上说,北属玄武,是动刀兵的。还有一点儿宋献策没敢说出口,那就是放着光明正大的前门你不走,非要从后门进去,显得有点儿不伦不类,只怕将来你的帝位还要再动刀兵。

李自成“哈哈”大笑:“如果一切都按部就班,老朱家的江山八辈子也轮不到孤来主宰。时间长了,那帮乌龟王八蛋把好东西都给藏起来了。德胜门也不错嘛,就从这儿进去得了。”

后来,有人埋怨说,如果大顺王一切都按照阴阳先生的指点行进,不我行我素的话,或许大顺朝就不会这么快的消亡。其实,李自成等从踏入北京城之前反感李岩的建议书起,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本来,大明朝的一大部分官员都习惯的等待在从正阳门到皇城的路上,准备跪迎威名远扬的大顺王李自成。后来,才知道其未按惯例从德胜门进了城,许多人颇为未能在第一时间欢迎新君而遗撼。

李自成威风凛凛,踌躇满志,端坐在高头大马上,频频向两旁欢呼的民众挥手致意。“闯”字大旗迎风飞舞,“大顺”的旗帜高高飘扬。不少跪倒在地的明朝官员以头触地,连连叩头。民众中,不少人热烈欢呼“大顺永昌!”“大顺王万岁万岁万万岁!”受到民众情绪感染的士兵也都

状态提示: 第31回闯王进京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