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叮嘱(1/2)
让人家帮忙生产药品但不告诉人家药品的用途这种做法无疑是缺德的,可怜的拜耳药业给他做牛做马,辛辛苦苦生产出一堆可以治愈绝症的良药,但是荣誉却与他们无缘————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那些药到底有什么用。
难道他们不会找人来试药?
这个嘛……
疾病有千万种,难不成你还能一种种的试?那得试到什么时候!
能生产出药品,甚至已经生产出了药品,却不知道它到底有什么用,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是相当常见的。二十世纪化学工业突飞猛进,无数新鲜事物通过化学方程式合成出来,它们当中相当一部分迅速被挖掘出潜在价值,推广开来造福万民,但也有很多只能搁在一边,不知道到底有什么用,或者对它的用途认识不足。这年代不是为了战胜某种疾病而投入海量的资源去研制一种对症的药物,而是要从一大堆有用的没用的化学产品中筛选出对治疗某某疾病有效的药物来……是不是很有意思?对,磺胺就是这样被筛出来的,治疗血吸虫病的特效药呲喹酮也是这样筛出来的。
从一大堆有用没用的化学合成的东东里筛出能治病的药物不是一件易事,而从一大堆疾病里筛出对应哪种药物的疾病,更难。可以预见,只要这家伙不公开药方,可怜的拜耳药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只有给他打苦工的份。
他当即就让人取来氨基水杨酸钠给蔡锷服用,然后用一支大蒜素兑了一瓶生理盐水给他挂上。大蒜素对肺结核没啥效果,但是作为辅助药物,却可以起到只用水杨酸钠好得多的疗效,这一点已经在过去一年里被证实了的。
完事之后,他对蔡锷说:“放心,最多过两三个月,你就能恢复健康了。”
蔡锷望定他,微笑:“你跟其他医生很不一样。”
李思明问:“怎么个不一样法?”
蔡锷说:“其他医生对病人一向是言辞含糊,绝不会作出明确的保证,生怕惹麻烦上身,但你会明确的告诉病人,你能治好他……这很不一样。”
李思明说:“那是因为我有信心治好他才会给出这样的承诺。”
蔡锷说:“一个人得了不治之症你能治,一个国家呢?一个国家得了不治之症,你也能治吗?”
李思明目光一瞬,看着蔡锷,只见对方定定的看着自己,似乎在期待着他的回答,他知道,蔡锷肯定认出他了。他笑了笑:“我又不是神仙……就算是神仙,也只能治人,不能治国。”
蔡锷明显有些失望,他似乎很希望能从李思明嘴里得到肯定的回答。
李思明补充:“将所有希望寄托于一个人身上,指望他大显神通让这个已经跌落到深渊的国家起死回生,那是不现实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想救这个国家,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发动整个国家的老百姓,用他们的肩膀将这塌下来的天扛起来,用他们的脊梁将这片坠向深渊的土地撑起来。寄希望于任何人都是错误的,唯一能够指望的,就是这个国家的所有人,记住,是所有人!”
蔡锷沉默良久,才肃然说:“听君一席话,锷茅塞顿开,谢了!”
李思明嘿嘿一笑,说:“不过你可以寄希望于那个能够发动所有老百姓去扛起这个国家的人。”拇指一直冲自己指啊指,连带挤眉弄眼,“就是我,就是我”的意思都快写到脸上了。
蔡锷哑然失笑。
聊得正欢,有一位医生跑了过来,对李思明说:“院长,医院里来了几位特殊的病人,你要不要过去看看?”
李思明问:“他们得的是什么病?”
医生说:“大肚子病,很严重。”
所谓的大肚子病,就是血吸虫病,这种疾病在华中、华南地区非常常见。华中、华南地区很多水域有大量钉螺滋生,而钉螺正是血吸虫的理想寄生对象,钉螺丛生的地区,血吸虫病就会流行。一旦被血吸虫感染,患者身体就会越来越虚弱,肝肾功能会日益衰退,肚子却由于肝腹水越来越大,最终在极度虚弱中悲惨地死去。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一旦感染,无药可医。
当然,无药可医只是相对于这个时代的医生,对李思明来说明不是什么难事。他初到苏北的时候就发现有不少农民患有血吸虫病,马上通过莱茵哈特向拜耳药业订购了大批呲喹酮,还是老样子,他给配方和生产流程,怎么生产出来是拜耳药业的事。这些药在六月的时候到货了,他立即对盐城和淮安地区的患有血吸虫病的老百姓来了一次义诊,免费入院,免费提供药物,直到痊愈为止。这样的待遇着实让那些治个肺结核能把自己四分之一的家产治掉的人妒忌到眼珠子发红,气到肝痛。
一听说是大肚子病,李思明眉头一皱:“本地的?”
医生说:“外地的,从泰州那边过来的。”
听说是外地的,李思明面色才好看了一点点。他可是下了死命令,每一个患病的人都必须进医院接受治疗的,如果本地还有遗漏就证明他的命令没有被贯彻执行,这会让他很不爽,他一不爽就有人会倒霉。外地的……那就不稀奇了,外地得了这种病的人数以万计呢。
“我过去看看。”
李思明没有多说什么,马上起身过去了。呲喹酮的副作用是相当大的,必须慎用,能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安排用药剂量的医生已经下班了,必须由他出马。
蔡锷目送他风风火火的离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