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晋称侯(1/2)
公元前405年——前393年三晋称侯,正式列入诸侯。吴起治军,战无败绩。
公元前405年,齐国发生内讧。齐国的一位大夫逃到赵国,献出自己封地癝丘(山东菏泽郓城县),请求赵国的庇护。赵国喜出望外,立即把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收入囊中。
齐国岂肯让赵国拣这便宜,派兵要把癝丘抢回来。
赵国见齐国来势汹汹,急忙请魏国和韩国施以援手。
赵魏韩在“三家分晋”时就定下同进退共患难的军事联盟。赵国有事来求,魏韩不能袖手旁观,马上出兵助战。
赵魏韩三英战吕布,在癝丘与齐军展开大战。双拳难敌六手。齐军最终落败,遭受重创。三晋联军歼灭齐军三万人,缴获战车两千乘。
三晋联手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实力,威震中原。
三晋以魏国为首。魏国俨然中原的霸主。
按照清华简书的说法,三晋打败齐国后,齐国向三晋求和。三晋与齐举行会盟。齐国被要求发誓“毋修长城,毋伐廪丘”。随后晋烈公率领齐国、鲁国、宋国、卫国、郑国国君去朝拜周天子,汇报会盟的事。
晋烈公是晋幽公的儿子。他爹晋幽公晚上溜出去偷情,结果被强盗所杀。魏文侯于是立晋烈公为晋国国君。
晋国国君现在只是个摆设,任由三晋摆布。但是三晋虽然自立为君,诸侯和周天子并不承认。在国际交往场合,他们仍是大夫身份。跟其他国家的国君和周天子会见时,三晋还得让晋烈公出面。
三晋对此非常不爽,希望能够得到周天子的册封,让国际社会承认自己和自己的国家。
三晋派人带着重礼去见周天子。
周天子听罢来意,对使者说:你们主子已经自立为君了还来找我干嘛?
使者说:因为我们国君尊重天子。如果能成为天子正式册封的诸侯,我们国君也好名正言顺地为天子办事。
周天子一方面看做重礼的份上,一方面也希望有强大的诸侯罩着他,答应了三晋所请,册封魏赵韩三国之君为侯爵。
从此,魏赵**式列于诸侯。
晋国依然存在,但已沦为三晋的附庸。十几年后,晋国国君被贬为平民。晋国不复存在。
公元前401年,据《史记》记载:“盗杀楚声王,国人立其子疑,是为悼王。”楚国国君楚声王被强盗杀了,楚国人立他的儿子熊疑为国君,也就是楚悼王。
《史记》没有交代楚声王怎么就被强盗杀了?是楚国社会治安不好,还是其他原因?
据《简书》记载,一个叫“王子定”的人在楚悼王继位后逃出楚国,投奔三晋,鼓动三晋讨伐楚国。三晋于是出兵伐楚,送王子定回国。
王子定显然是楚国的王子。他向三晋借兵,显然是想借助三晋的力量回国夺位。那么也就是说楚声王死后,楚国出现了王位之争。楚悼王不是楚声王指定的继承人,被国人拥立为君。王子定才是楚声王指定的继承人,但被逼流亡。
再进一步推想,楚声王死于强盗之手恐怕不那么简单。楚国很可能发生了内乱。魏赵韩出兵伐楚是想浑水摸鱼。
郑国也在同年出兵伐楚。看来也想借机分一杯羹。
三晋此番出兵遭到楚军的顽强抵抗没有取得什么战果。楚军的战斗力依然强劲。三晋只好撤回国内。
郑国倒霉了,招惹了不该招惹的人。楚国来年出兵报复,差点灭了郑国。郑国国君杀了国相,归罪于他,讨好楚国。楚国勉强放郑国一马。
魏文侯得了重病,令人把太子召回准备继位。太子当时在中山国镇守,得到消息赶紧往回赶,但路途遥远,还没赶到京城,魏文侯就已经咽气了。魏文侯咽气前把李悝、吴起等文臣武将找来,把太子托付给他们。太子回来后在文臣武将的拥戴下灵前即位,是为魏武侯。
魏武侯即位后去河西视察。
河西是魏秦争战之地。魏国占领河西之地被秦国视为奇耻大辱、心头大患,不断出兵进攻河西。但是秦军的每一次进攻都被吴起击退。吴起镇守西河20年和秦军交战76次,胜64次,平12次。
吴起不仅善于指挥作战也善于训练军队。他在河西组织了中国最早的职业军人部队——武卒。
以前没有职业军人,全是临时工。有仗打仗,没仗回家种地。平时很少训练,全靠临场发挥。
吴起重视“治兵”,认为军队训练有素才能有战斗力。他招收职业军人,给他们发工资,让他们脱产训练。为了补偿他们家里因为失去一个壮劳力带来的损失,他做主免了他们家人的赋税。
百姓都积极报名入伍。吃喝不愁还有工资拿,家人还能享受军属待遇,谁不乐意?但吴起的招兵标准也非常高,半天时间之内全副武装疾行一百里。
古代军人的标准单兵装备是:长戟短剑、铜盔皮甲、弓弩箭囊、三日口粮。七七八八加起来一百来斤,相当于现在美军单兵野战装备的重量。
背着一百来斤半天时间走一百里,运动量比跑马拉松都大。体质必须相当好才能顶下来。
吴起将这些百里挑一的精兵加以严格训练,组建了一支相当于特种部队素质的常备军。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打仗时他将职业兵放在前面,义务兵跟在后面,利用职业兵的强大战斗力撕开对方防线,让义务兵去扩大战果。
他的治兵手段不只这一条。他在《吴子兵法》里面专门有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