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危机(1/2)
杨战天在唐荀等人的建议下很快就批准了陆潇军的奏折,直接从中央军团中调兵十万由晋王杨镇国统帅前往山海关。到达山海关之后再由陆潇军统帅。
杨镇国是杨战天的四子,母亲是唐妃,舅舅是唐荀和唐靖。这样强大的外戚集团,他在朝中也有不少党羽和太子杨明国对立。唐荀可以说是费尽心机的为自己这个外甥谋划,这次出征东北统帅大军,由其它人统帅杨战天当然不放心。所以唐荀顺势提出由太子领军,但是杨明国忙于军务后勤没有办法出征。所以顺势由杨镇国领军。出征前,唐荀把杨镇国叫来自己府里言传身教,告诉他要和中央军团的人打好关系,以备不时之需。唐荀真可谓是老谋深算。
按杨战天和唐荀等人所想,陈之远再怎么样十几万大军守个长春守上个把月应该不是问题。到那时候陆潇军的十几万大军也到了,东北也就没什么事了。你楚枫林再厉害三十万对十几万,再怎么样也还是要退兵。
但是……战争总是充满了偶然性。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此时的长春将军府里的陈之远这几天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机:粮饷,军械,城防,整编,防御都要操心。吉林一战虽然没有损失太多兵力但是损失了所有的战马,大部分的粮草,大批军械武器,跑的连武器都丢了。也是他大意了没有想到楚军如此神速,而且来的人马如此善战。但是本来还是可以打的,然而大军一听楚军来了就都跑了,已经没有斗志了。他在看到自己十万人马被几千楚军追杀的时候,几乎吐了血,差点想自刎在四平城外,幸好被副将拦住了。
之后,他到了长春虽然积极备战,但是无奈自己的嫡系人马已经在萨尔许战死了,加上四平一战,手下的人也不是很听他的。一连串的事情让他很生气,他已经砍了原来杨高系的将领,才让局势稳定了下来。
他知道长春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丢失的,所有集结了剩下大部分的东北军,除了一些守卫重镇的人马,都在长春了。
当他听说陆潇军快速平定江南战事的时候,一颗大石也终于放下心来。一面督促各军加固城防,一面积极备战。
今天他把手下将领叫来,就是商议如何作战的问题。会上一干将领听说已经有援军之后,都带着一份喜悦。
这时候,一名将领走到了台前。陈之远一看是自己的嫡系马定山,马定山从军十年,一直跟着陈之远,倒也是有几份谋略,他的部队也是从地方上调过来的保存也比较完整。
马定山向陈之远行礼之后声音稍微有些低沉的道:“将军,如今虽有援军,但是援军恐怕没有一月是无法抵达长春的。而楚军近在咫尺,卑职以为为今之计,应当将沈阳,长春一线连成一片,还要谨防楚军越过长春沈阳攻略宁远!”。
话音未落,马上就有人反对:“一旦我军分兵驻守,那岂不是给敌军各个击破之机吗?还不如驻守长春十数万大军聚拢一处,当可无虑!”。说话的人是长春守将王定任。他见前线战局失利成这样,现在也只想着自己的长春无事了。
马定山摇了摇头继续说道:“固守长春虽无事,但敌军越过长春,各处兵力空虚。那届时朝廷大军到了,我东北军团也只剩长春孤城。我等如何向陛下交代!如何向朝廷交代?与其固守长春,不如节节抗击敌军为援军到来赢得时间!”
陈之远皱着眉头听着两个人的辩论,他突然感觉现在骑虎难下。只守长春很难对朝廷交代,长春兵力不够的话又很难挡住楚军。如果说陈之远的缺点是什么的话,那毫无疑问就是犹豫不决。如果当初在四平在楚军小股人马夜袭的时候,他能够第一时间投入主力的话那么四平也不一定会失守。
台下的两人已经不再争论,等着陈之远的决断。良久,陈之远站起身来走到地图前背对着众人道:“马将军和王将军说的都有道理。长春不可失,光守长春也不可行”。“所以…..”他转过身来,一脸坚决道:“由我亲自率兵七万固守长春,马将军统帅五万人马固守后方,沈阳方面我会加强兵力”。
王定任还是有些不满道:“将军,长春七万人马恐怕单薄了些”。陈之远怒斥道:“单薄?我七万男儿固守长春坚城如何单薄?你们是被敌人打怕了吗!”。他看着台下的一众将领终于压抑不住胸中的怒气发泄了出来:“自东北军成军以来从未遭遇如此大败!”。
陈之远一个个指着骂,将领们都不敢分辨。最后还是马定山出来圆场:“将军,再给大家一次机会,定会一雪前耻!”。
陈之远有些赌气的道:”再不给我打出样子来,就给我滚出东北!回家养老去吧!”。
众人也不是傻子,纷纷表示会一雪前耻,要让楚军有来无回!陈之远让他们都散了,按照先前的布置去准备。站在陈之远身边的副将见他散会之后独自坐在安台上忧虑。。。
十天之后,楚军大军终于到了长春城外,之后发动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死伤近千人之后就再也没有进攻了,在城外扎营。陈之远忧心忡忡,每天都要在城墙上徘徊许久。
长春城外有座山峰叫做洪峰山,站在山顶上可以将长春城一览无遗。这是一个很好的观察长春城动向的地方。而楚枫林的帅营就驻扎在这里,而他的大军就在山下,长春城外扎营。他此刻在立在山顶一处,望着长春城皱起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