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急剧膨胀的实力(1/2)
刘希尧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不仅排除了吴自勉手下官军对义军的威胁,还出人意料的将他们给说得投诚了。
这是赵胜从来没有意料到的事,他想过刘希尧失败而回,想过最后说服吴自勉作壁上观,至于官军全部投诚,这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眼下这样的事情却发生在了他的眼前,一支超过万人的官军成建制的投诚,这是大明立国以来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一般朝廷派大军征战,都是有文官以及监军的,可是如今延绥镇却是群龙无首,自然没有什么统兵的文官,也没有什么监军之类的了,这便为官军今日投诚埋下了伏笔。
吴自勉这支大军,是靠着他总兵官的威望,从各堡寨里抽调的,打的是勤王救驾的旗帜,因此军中唯他之命是从。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底层士卒也不一定会随着吴自勉投诚的,可是如今的底层士卒,已是半年未曾发响,两三个月没有吃过饱饭了,他们心中对朝庭自然有些怨气。
由着这股怨气支配,使他们觉得投降义军并没有什么不妥,更何况赵胜还让他们吃饱饭呢,这就更是了不得的事情了。
赵胜用饱食的待遇安抚住了底层的士卒,可是这突然增加了一万五千人马如何安置,已是成了赵胜眼下第一要紧的事了。
赵胜想了很久,他决定将军中所有小旗及以上的军官们总计一千九百六十五人抽调到亲卫营集训,再从亲卫营中调人到官军中任职。
如此一来,赵胜三千人的亲卫营,竟是有一多半的人轮换出去了,这也就使得亲卫营中,官军降将们成为了大多数。
面对这样的情况,无论是汤纶也好,刘希尧也好,他们都建议赵胜近期先不用亲卫营宿卫,等过一段时间,把亲卫营整顿完毕,再用之宿卫不迟。
这样的建议自然全是为赵胜的安全考虑,只是如果按照他们办法去做,怕是会尽失人心。
一旦使军官们心存疑虑,怕是所有的官军都会人心动摇的,赵胜虽是将这些军官与普通士卒分隔了开来,可是他们与底层士卒的联系是怎样都剪不断的。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赵胜非但没有防备这些从官军中选出的亲卫,而且在这些人刚编入亲卫营的当夜,赵胜便从他们之中,挑选了两百人去宿卫大帐,一连三日赵胜的身边都由他们值守,赵胜此举使得官军上下俱对他归了心。
用新近投靠之人充认亲卫,最后以收众心,这不是赵胜的原创,在他之前有很多前辈做过,在他之后也自然少不了效仿之人。
只是这样的举动看似简单,甚至有些鲁莽,可是赵胜行事之前,便有了七八分的把握。
官军们虽然是新降之人,可是他们随吴自勉投诚之后,却并无什么过分的行为,这足以说明多数人对这件事并不抵触。
而赵胜挑选的这两百入值之人,是真的精心挑选了的,全部都是老实可靠之人,更何况亲卫营的驻地位于大营之中心,以备营中有事之时,可以快速支援各处,可是反过来营中各处也能随时钳制亲卫营。
有了这几道防线的保护,尽管还有些危险,赵胜觉得为了这一万五千人马,他是可以去冒一冒险的。
与收服这些军官们同时进行的便是底层士卒的安置,关于最底层的士卒们,赵胜将他们分为三部,一部派遣到赵武处听用,其余两部则是左右营各分一部。
尽管赵武从来不曾向赵胜要求过一兵一卒,可是赵胜还是在不断的增强他的实力,唯恐他的力量不够。
赵武带领的南面招讨大军,负责的是清涧县以及河西分巡道下辖的延安等州府的攻伐。
赵武所处的位置非常关键,一旦朝庭发大军征伐赵胜,赵武的南面招讨大军是首当其冲的,赵武部的力量强弱,关乎义军应对朝廷征伐的大局,赵胜不得不担心赵武的力量不够。
等赵胜将新近投降的官军给安顿完毕后,已是崇祯三年的正月二十七了,赵胜打算让将士们先在此地集训十来天,等到二月再带领人马去收取延绥镇的各处堡寨。
赵胜决定修整一番,一是因为随着吴自勉的投诚,整个延绥镇已没有力量可以抵挡赵胜的大军了。
二则是因为连番征战,军中将士都已有些厌战了,正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适当的修整是有助于提升士气的。
三则是因为军队人数的急增,粮草方面有些不足了,赵胜需要时间去筹集粮草,以应对接下来的战事。
筹集粮草,供应军需这些事情自然是要落到刘景岩的身上,他在米脂的所做所为,赵胜是非常认可的。
眼下的大明天下,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贫富分化极为严重,缙绅之家率以田庐仆从相雄长,而贫者之髓已为富者所吸允干净。
刘景岩筹集大军粮草,以缙绅之家为对象,实乃是拯救世事所必须为之的事情。
刘景岩与那些拷掠富户者又不相同,他以赵胜麾下的官位与缙绅们交换,这样便不至于将这些缙绅们逼入死地,使得他们与义军为作对。
刘景岩的措施与朝庭的政策比起来不知道高明到哪里去了,在崇祯年间,明帝国的中枢,好像从来没有出过有长远目光的决策者。
先是向穷困农民征收辽响,民众不堪辽响之重,于是群起反抗,为了平定百姓的反抗,又加征了剿响,剿响一征,而民之反抗,便更加的剧烈,使得帝国的军队应接不暇,于是不得已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