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凤冠霞帔(2/2)
里红妆、凤冠霞帔。”“女子出嫁的凤冠,毕竟只是仿皇后贵妃的凤冠,为了避讳,是不可能出现真正的龙型,可是,珠冠上只有凤凰等属阴性的象征物,阴阳难以协调,因此,工匠别出心裁,以银丝扭曲成龙状,寓意为龙,对外成为曲,三扭为三曲,九纽为九曲。”
呃,李承明白过来,这九曲,即是工艺名称,又是“龙”的代指。
看彤叔所指的凤冠双耳轡,还真是,两边各有九条银丝扭曲,然后并称“扳”状,高高支起,其上嵌满珠玉。其形态,与凤冠前端的凤首,遥遥呼应。
“你小子知道女子结婚戴凤冠,怎么来的吗?”彤叔今天兴致非常不错,越聊越嗨,竟然开始出题考核。
“彤叔您就别卖关子了!”对这问题,李承心底有谱,只是这会老爷子想要显摆,他很自然的配合地“请教”。
这算是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掳走了帝王公孙。
宋徽宗的儿子康王赵构仓皇逃出,直奔江南。到了西店境内的前金村时,忽见路边有座破庙,庙前晒场的谷箩上坐着一位姑娘。
姑娘见康王逃来,急中生智,叫他藏到谷箩里,自己仍若无其事地坐在谷箩上面。
当金兵追到问姑娘是否有人路过这里时,她不慌不忙地用手一指说,他们向南边逃去了。金兵信以为真,便向南边猛追而去。
康王躲过了这场杀身之祸,他千恩万谢,对面前这机智的小女子也十分喜爱,便将身上带着的一方红帕赠给了她,告诉了她自己的身份,并说:“明年的今日定来娶你。到时你只须在岭上挥动红帕,我便可认得你。”
康王在临安登基,成了南宋的高宗皇帝后,如约前去迎娶姑娘。
不料姑娘留恋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又舍不得抛下父老乡亲,不愿进宫。但是又怕皇命难违,便准备了许多的红帕,叫各方姐妹是日都挥动着红帕。
高宗无法辨认,只得作罢,但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宋高宗还是下了一道圣旨:“江浙女子尽封王”
这可让随行的礼仪官发了愁,对皇帝说:“这都封王怎么得了”
高宗想了想道:“这有何难让她们出嫁时都穿凤冠戴,着霞帔不就成了”
从此姑娘们当新娘子时都戴凤冠,披霞帔,穿上大红袍,大红裙,同时也没有忘记将康王赠送的红方巾往脸上一遮。
这一习俗代代相袭直到如今。
彤叔说的是民间传说,禁不住历史考证的。
其实,中国古代女子出嫁着霞帔,始于唐朝——唐朝推崇道教,当时的有名的道士多以“霞帔”作为法衣。其中最为有名的女道士,当属武则天的孙女、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
有玉真公主开风气之先,后来,玄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几乎每代帝王都有女儿成为女道士。这些皇室女道士,着霞帔,成为一时风潮。
更为有意思的是,这些皇室后裔女道士,随时都可以结婚,且她们结婚时,着装依旧是这套“霞帔道袍”,又因为这些结婚女道士身份尊贵,可佩戴“凤冠”。
后来慢慢的演化成“女子凤冠霞帔”。
这是有史记载的,与彤叔的民间传说,有着本质区别。
当然,李承是不会戳穿的。
“彤叔,这凤冠,能修好么?”李承最关心的是这个。
老爷子托着凤冠转动手腕,将受损几处看看,思考几分钟后,对李承点点头,“周福有两位老师傅,他们出手的话,有八成把握能复原。你要不要试试?”
当然要试!八成,已经很高的成功率喔!
“阿承,这件凤冠,修好后,转给我行么?算我欠你一个人情,怎样?”
李承还没开心一分钟,旁边,四叔忽然开口道。
晕!四叔,您年纪一大把,买这凤冠?还想啥呢?李承差点脱口而出。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