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坑底有人(2/2)
以为见不到你了,第一次下地,一个人兜了那么大一圈,还安然无恙,够牛逼的。”我疑惑问道:“那么大一圈?”
良子惊讶的回头,“你不知道?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离我们下水那有三十多公里。”
他看我真不知道,呲牙冲我比了个大拇指,“牛,我真是服了。”
我心中计算,应该是在那段迷宫一样的溶洞里才走这么远的,而且现在我们所在的地宫,很可能已经不在原来那片溶洞群里了,这边的地貌一向是山连山洞连洞,如良子所说,我能活着走到这,确实是个奇迹了。我又问他们怎么到的这,良子叹了口气,说一言难尽,让我跟上他,到了就知道了。
良子在前面掌灯,贴着墙走,他说根据他们的探索,发现这下面的布局结构与上面很像,我惊讶的抚摸着冰冷的墓墙,这竟是一座罕见的“朝仙墓”。“朝仙墓”是北方的叫法,代指这种有着两层相近的地宫墓,在古代大多数王权人物死后都想着成仙作祖,这两层墓就象征着天与地,葬在其中,便是羽化升仙。
这种“朝仙墓”汉代最多,那时大都是竖坑墓,横向面积并不大,故此可以分为上下两层,近代就已经很少了,但是照这个墓的规格来说,两层的话就真是太恐怖了,面积上来说可能都快赶上秦公墓了。不过不对呀,这个墓葬的风格明显有着少数民族的特征,再加上本地传言,这里应该是一座侗族墓啊,甚至可能就是乌蛮王的墓,怎么退回到汉代了。
良子像是知道我的疑惑,神秘道:“你知道吗,这座墓不止两层?”
我“啊”了一声,见他指了指地下,“二爷说,在我们脚下,还有一层,而且与这两层也是十分类似。”
没等我从震惊中缓过来,良子又是语出惊人道,“而且二爷猜测,下面这层可能要出黄肠题凑。”
“题凑”是一种古时候的埋葬的方式,盛行于周初到汉末,汉以后几乎看不到,是一种以条木搭建的椁室,整体结构扎实。而用去皮后的黄心柏木搭建的“题凑”就是“黄肠”,因为黄色是皇权的象征,所以“黄肠题凑”只能够用于帝王。
这种“黄肠题凑”还有一个别称,也叫“七层墓”,五椁二棺天子坟。
这个南蛮子竟然用了帝王的墓葬制度,在当时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啊,我忽然感觉到不对劲的地方,这种“黄肠题凑”汉末以后已经不流行了啊,怎么会出现在一个唐代的边陲藩王墓中呢,而且这种闻所未闻的三层“朝仙墓”也有着汉代的影子,按照这些逻辑推下去,这里难道是一座汉代帝王墓?
想来也不对,墓中有着很明显的少数民族特色,而且风格也遵循唐代的工整与统一,很难推翻这不是唐朝时的乌蛮王墓葬,这就很怪异了。
我抓了抓头,这座位于山腹中的大墓太诡异,让人完全没有头脑,我正思考着关于这座大墓的谜团,良子突然不动了,我来不及刹车的撞在他背后,我拍了他一下,“嘿,怎么了?”
良子犹豫了一下,似乎是对什么不确定,摇摇头说没事,又继续带路,可是刚走没几步,他又莫名其妙的停下来,害得我差点又撞上去,我有点烦,“我说良子,你今个怎么了,前面没路了吗?”
他皱了皱眉,突然降低了声音,说道:“不是前面,好像是后面,你别回头,仔细听。”
我听了听,没什么啊,良子示意我跟着他走,我疑惑的跟上去,可是刚走几步,冷汗就刷刷的开始流,我知道良子在犹豫什么了,他妈的这墓道里,除了我们俩的脚步声,竟然还有一种声音,很轻,像是布袍子拖在地上的声音,不注意很容易略过,可是你仔细听,便能清楚的分辨出那个声音就来自我背后,好像正有个披着长袍的人轻手轻脚的跟着我们,我们停它就停,我们走它就走。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