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吐字归音(2/5)
进行撮、合。颊肌纤维向口角汇聚,并可牵动口角向后,使颊部贴近上下颌牙齿.在普通话语音的构成中,双唇的作用非常明显。单韵母发音时,由于唇形圆展的不同,就能造就不同的音色。比如,一口气连发a到i到u,就能体会到随着唇形的变化,口腔状态也发生了变化,音色从a就变成了i又变u。而韵母的四呼,开、齐、合、撮与开始发音时的唇形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开口呼发音时唇比较放松,上下唇之间的裂缝较宽;齐齿呼开始发音时唇形扁平;合口呼开始发音时唇呈圆形,有合拢之感;撮口呼开始发音时唇形较圆,有撮唇之感。
另外,在辅音的构成中也离不开双唇的作用。比如,双唇音b、p。发音时,上下唇紧闭构成阻碍,节制了呼出的气流,等上下唇突然打开时,积蓄的气流就爆破而成音了.
唇是发音吐字的最后一道大门,要兜得住、放得开、收得拢。发音时,双唇不能过分地向前突出,否则字音不容易清晰,听着像是在唇齿之间又加了一道“嘴”子,使声音带有u的色彩。一定要唇齿相依,那样字音容易出口,声音听着明亮、清晰。此外,还要加强唇收撮的练习,收撮力强字音才能达到集中准确的要求。
(二)齿
主要是指牙关。即上、下颌关节的运动,它能使口腔开和合,直接关系到口腔的开度及口腔容积。由于口腔的上骨壁连着头骨的颞骨不易活动,所以牙关的运动是指下颌关节带动下巴的上下活动。下颌关节既稳定又灵活,它在有关的提颌肌、嚼肌、颞肌的配合和调节下可以进行转动和滑动,并且通过开闭、前后、左右的运动表现出咀嚼、吞咽、言语及表情等功能。
在吐字发声的过程中上下颌关节(即)牙关起的作用很大。首先,牙关控制着声音由咽腔进人口腔的通道。牙关打开,通道宽敞,声束能顺利地通过向前,使口咽部的共鸣能充分地发挥,声音通畅而响亮。假如牙关紧、通道窄,经咽腔的声束不能顺畅地前行,声音就发扁、闷,或者进鼻子产生鼻音让人听着难受。
其次,牙关对口腔泛音共鸣的影响也很大。艺术语言发声口腔的开度要大于生活语言,一般情况下口腔开度越大泛音越充分,但不是没有度,牙关可以根据需要起控制作用。如:在发不同元音时,口腔不同的开合就是牙关控制的。另外,牙关打开也给口腔内的器官特别是舌的活动提供了场所。所以要使字音清晰、圆润、饱满,对于口腔开度的不断变换,牙关就要进行灵活控制。
(三)舌
舌是活动最积极、影响最大的咬字器官。舌附于下颌骨,分上、下两面。舌体的前三分之二位于口腔内,后三分之一段参与咽前壁的构成,称“舌面后”也就是吐字中所说的“舌根”。舌主要由横纹肌构成,分为舌内肌和舌外肌两部分。舌内肌与舌外肌协同动作,使舌能进行复杂而灵活的伸缩、卷翻、凹凸等运动,对构字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舌的积极活动进行控制训练是吐字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辅音发音时,大多数音都是舌与口腔中别的部位构成阻碍而形成的;发“元音”时,也离不开舌位高低前后的运动。舌的符合规律的活动状态直接影响了字音的准确、清晰和集中。舌的弹动力越强,声母就发得越清晰,舌高点越鲜明,元音的音色也越鲜明。无论发辅音还是元音,都要锻炼舌的中纵线的力量,舌的力量加强了声音就集中,如果无力,字音就模糊,声音就散漫。另外,舌是口腔内体积与表面积较大的无骨质肌肉组织,它的状态对整个口腔共鸣也会产生影响。如果舌根抬起势必会影响咽喉部的声音到达口腔。压舌根又会导致喉部肌肉的紧张,两者都不利于口腔共鸣的发挥,因而发声时的舌头后部平展一些好。但假如平坦的舌面松软无力,音波就会吸收得多一些,声音容易暗。如果舌比较有韧性有力量,音波打上去就不容易被吸收,声音就响亮一些。而从整个吐字来讲,舌的滑动还决定了字音的美感程度。舌头的滑动感越强,幅度越大,字音就越圆润饱满。所以字音的准确、清晰、集中、圆润、响亮跟舌的活动关系很大。锻炼舌的灵活、力量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四)腭
腭俗称口盖,分前、后两部分,前三分之二是硬腭,后三分之一是软腭,它们像一块“隔板”分隔口腔和鼻腔。硬腭呈穹隆状,周围有一圈牙弓,覆有软组织的骨质水平板构成支架,中纵线由前向后明显突出,用舌可以明显地触摸到,它是气流挟带声音挂于硬腭前的通道。软腭是能活动的肌肉膜样隔,约一厘米厚发音时软腭能升能降,软腭上升时堵塞鼻腔通路,气流从口腔出。软腭下降时堵塞口腔通路,气流自咽壁到达鼻腔从鼻腔出,形成鼻音。
腭对口腔共鸣和构字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每个人的口腔构造不同,上腭的形状就有差异。一般情况下,上腭的穹隆状态决定了共鸣的状况。腭拱宽长低泛音共鸣较充分,腭拱短深高泛音共鸣较充分。发音时,硬腭前部是声音的内感区,当声束沿着腭的中纵线到达这里时能感觉到声音集中、明亮。假如此时适当地提软腭打开后声腔,就能较好地发挥后声腔的作用,使声音宽厚结实,整个口腔共鸣得以充分发挥。除此之外,在吐字过程中,许多字音都是舌与软硬腭构成不同阻碍形成的。比如,翘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