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篇27(2/2)
原诸侯之间的矛盾,巧妙地斡旋于大国之间。最重要的还是中山国自身武力强盛。外在因素,是个条件。内在因素,才是根本。
你自己不行,别人怎么帮你,也没用。
中山国嵌在燕、赵、齐三国之间。长期与中原国家交战,一度被视为中原诸侯心腹大患,经历了邢侯搏戎、晋侯抗鲜虞。
赵襄子、魏文侯共管中山。
随后,中山国脱离管制,反击魏、赵。
魏文侯派大将乐羊统帅三军,苦战三年,灭亡中山国。
二十年后,魏国和四周诸侯交恶,中山桓公复国。
中山国与魏、赵、燕三国交战之后,总算在夹缝之中站稳脚跟。中山国建国,灭国,又复国,及至今日。中山国坐拥疆土八百里,兵车九千乘,甲兵数十万。足以见得中山国民风彪悍,生命力顽强。
今日之中山,将无勇气谋略,不善列阵迎敌;兵不善战,不懂骑射。
这是什么情况?
深陷敌国,赵武灵王也不敢大意,更不敢轻视敌人。万人铁骑的性命都掌握在他的手中,稍有半分懈怠就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赵武灵王也不相信:这会是中山国最真实的战力。
那么,只有一种解释:中山衅王以儒治国,病得可不轻啊!
以儒治国,重文人,轻壮士,伤透了中山国将士的心。
为将者贪生怕死,士卒也不愿守卫国土。中山国引以为豪的骑射之术,早已经懈怠、荒废。
中山衅王学习中原诸侯,学得又不好。
中山衅王不知道哪根筋不对,放弃了自己骑射的长处不说,反而选择学习中原的短处。中山国自取灭亡,也怪不得别人。
遥想中山恒公、中山成公,这二人是何其的英雄了得。与诸侯交战,而不落败,反而越战越勇。中山衅王年少时也是有胆识、有谋略,也算英雄。
中山国在中山衅王的带领下,不惧齐,不怕赵,北破燕。
攻破万乘之国燕国后,司马稠病故,中山衅王放飞自我,骄傲自满、懈怠政务,整天沉寂在大国的美梦之中。没想到他竟然会选择以儒治国,忘了根本,自毁长城。
赵武灵王取得了胜利的果实,但也不会刚愎自用,更不会觉得中山国软弱可欺。他也不会妄想倚靠万人铁骑之力就灭了中山国。此次,进攻中山国就是为了试探中山国的底蕴。
既然,中山国不经打。
那么,下次就会动真格的。
赵武灵王率领万人铁骑,纵横中山国南境,如入无人之地。穿越中山国疆土,抵达代郡。赵武灵王没有前往代王城休整,而是领着铁骑往北而行,抵达无穷之门。
无穷之门是赵国北疆军事要塞,也是赵国阻挡北胡南下中原的重镇。
赵简子去世,将宗主之位,传给了赵襄子。
赵襄子用计谋,以最小的代价攻破代国。赵襄子占领代国后,将代国北疆之地继续往北推进。
为了防止东胡骚扰,安定边民。赵襄子在代、燕、东胡接壤的地方,修筑了一座坚固的军事要塞,取名为无穷。
无穷这两个字,彰显了赵国强大的实力以及赵襄子对后代子孙寄予的远大理想:北掠胡地,兼戎取之,以攘诸胡,成为草原上的霸主。
无穷之门,东连燕国,西通胡地,北靠漠北、南接代王城,是一座拱卫中原的天然屏障。
赵武灵王来到无穷之门,领军继续往北行走。越往前,树木渐少,行至后来四处都是戈壁,寸草不生。戈壁之后,便是一片绵延千里的大漠。
此战,不仅取得了胜利,检验了这支铁骑的威力,更增加了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决心。
攘胡诸地,为赵之疆土。他要实现先祖赵襄子未完成的功业。
胡地中山,赵国必拥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