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最后一面(2/3)
些碎片不知怎的居然在尸体内部,再次翻找尸体时,臣便找了出来。还有一些,是在尸体表面,不过当初大理寺并未对血军的尸体进行检验,因此,也未曾发觉。最重要的是,内侍监许大人的奏折中言,在审理澄春殿宫女时,有人说,在上官大人经营的那些商户里,有一些被藏起来的信件。许大人深觉可疑,便派手下的人去搜寻。几日后,他拿到了信件,方知上官大人与西域往来,已有近十年之久。”“胡扯!”甄少远最后的一句话,一下就挑起了淑妃心头的怒火,“我上官家,从未与西域有过任何往来!这是栽赃!是陷害。”
“娘娘息怒,隔墙有耳。”甄少远走到她身旁,提醒道。这提醒,犹如给淑妃当头一棒,她现在自身难保,这话要是传了出去,未免对她不利。眼看淑妃冷静下来,甄少远才道,“娘娘,您刚才说,上官家并未有通敌叛国之举,那借着今日的机会,臣也想问一问,为何信中会有上官家的印鉴呢?!又为何,西域国主每封信,都言必称上官大人呢?!”这两句话的信息,直让淑妃感到惊诧。她心中一直相信上官家没有叛国,但此刻她思虑许久,却说不出一句话来辩驳。
家族印鉴,是整个家族最重要的东西,它代表着家族的名号、信誉、名望还有权势。所以,任何东西,只要印上了家族印鉴,它便归属这个家族所有。因此,每个家族的家族印鉴,都是族中至高无上的存在,持有它,便能代表这个家族。
今日甄少远的一番话,令淑妃如坠冰窖,她本以为,自己还有翻盘的可能,但现在她才知道,自己太过天真。
身为族人,她相信上官家不可能叛国,那么,现在所有的证据,都只有一个解释,就是族中出了内鬼。可,能接触家族印鉴的人,都是家族的嫡系血脉,这些人都是上官家的根,怎会为了一点点利益就背叛家族呢?!那些人,为了把上官家置于死地,又到底,花了多大的手笔。
“甄大人,你不必说了。”甄少远还打算再说什么,但淑妃已深知绝望,不想再听,言道,“现下已是未时,本宫想尽快见一见我的父亲,方能尽早回宫。”就算不能洗清冤屈,但她还有别的办法,或许,可以试一试。
“诺。娘娘,请您跟臣来。”
大理寺监牢,设在大理寺的内部,监牢外由数十禁军驻守,这监牢的巨型铁门周身俱是死气沉沉,两侧的灯火虽燃得旺盛,但火焰传达的温暖却透着股阴沉,这阴沉散进人的心底,总是不舒服。那两名禁军见是甄少远,便道,“大人。”
“将门打开。”
“诺。”
待门一开,一股子阴气便直冲两人而来,里头夹带的十足十的血腥味和酸臭味,直令淑妃开始反胃。甄少远瞧着淑妃的神色一下变得惨白,便道,“娘娘,不如咱们还是不进去了,您还怀着龙嗣,若是冲撞了可怎么好。”
“不,本宫一定要去。”因为她知道,这有可能,是最后一次见面了。甄少远见她如此坚持,便也不好再说什么。二人往里而去,拐了几道口,不一会儿便到了关押上官程的监牢前。甄少远让士兵把门打开,便带着人,悄然退了出去。
“父亲!”淑妃看着里面那个苍老盘膝的人,难以想象他就是自己的父亲,说话间,已然戴上了哭腔,眼里也不受控制地泛起了泪。关了半日,上官程却已发鬓微白,眸中神采尽失。无数的皱纹仿佛不知疲倦地在他发黄的脸上生长,而他那原本挺拔的脊背,也开始弯曲。身上的囚服满是污渍和血痕,这衣物太过单薄,根本无法抵御寒气。淑妃身着三件衣物,都觉寒冷,更何况,现在的他。但奇怪的是,他一直静静地盘膝而坐,仿佛听不到外面的声音,也感觉不到丝毫冷意。
就连淑妃跟他说话,一时之间,他都没能反应过来。
“父亲!”淑妃再次喊道。
听到自己女儿的声音,上官程的眸中恢复了些神采,待看到真的是自己的女儿在面前时,他才露出一丝惨淡的笑容,“你来啦。”他就知道,在生命的最后,自己的女儿总会来的。
“父亲,你怎会变成这样?!”上官程踉跄站起,看着他身上的血痕,她哽咽道。
“别哭啊。我的女儿,现在还是一品皇妃,你还怀了孕。咱们家,还没完。”上官程走到淑妃面前,像以前一样小心翼翼地拭去淑妃脸上的泪水,安慰道。只是,连他都不知道,这安慰,到底是在安慰淑妃,还是在安慰他自己。
“父亲,咱们家怎么会搜出寒霜决火?!我的宫中,又怎会有此物?!父亲你又为何,为何会与西域那边,有所牵连呢?!”
“哼。”淑妃言罢,上官程冷笑一声,方道,“为何?!自然是因为,有人见不得我们身居高位,想要把我们拉下水。自己顶上去。”
“父亲那是谁?!究竟是谁会这样做?!”淑妃追问道。
“你还记得,当年凤府一案,咱们家,是如何得到消息的吗?!”上官程走到监牢那扇小小的窗子前,眼眸冰冷。
“记得,那时您还不是折冲都尉。只是都尉府中的一个小小的参军。夜里,有人给您递了一封信,信上说,凤府出了事,让您马上去增援,这样便可立功,日后步步高升指日可待。看了信后,您即刻请辞归家,说动了当时病重的大伯,派出了上官府所有的精卫,之后您一个人带着这些精卫,去增援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