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第三阶(2/3)
就连中方领队,问了旁人,知道伊文思是谁以后,都紧张的磕牙,道:“杨锐可别是得罪了人家。”
“我说,你就不能想点好的?”宋文浩一把将领队给拽了回来,又问门口的老外,道:“你们的主厅不是要清场的吗?什么时候清场?”
老外毫不犹豫的道:“现在就清场了。”
“得,咱们走吧,别呆着让人家给清场清出去了,那国际影响可就难看了。”宋文浩一边说着,一边推着领队走。
领队莫名的觉得很有道理,半推半就的跟着出去了。
张大勇、刘化峰等人亦是入围的,这时候没了干扰,就站到近一点的地方,听杨锐和伊文思教授谈话。
杨锐并没有着重描述r的学术性。
他是一门心思的推介自己的r仪,并将之当做一种生产力工具来介绍。
这与张大勇等人想象中的截然不同。
如果是他们的话,有这种与世界大牛讨论的机会,那肯定是要说最前沿尖端的学术问题了。
不说现在的对话有没有价值,就是回去以后,说我和某某讨论了某某话题,那也是非常有派头的。
当然,如果话题能引起大牛的好奇就更好了,但这就像是勾引小姑娘,资料不全的情况下,只能靠碰。
杨锐的目的性却是更强,而且更有自信。
如果是原版的r,杨锐或许会规规矩矩的说些原理之类的东西,谈论一下它的伟大前景每一名伟大的学者在谈论自己的成果的时候都会用伟大前景来形容的,激光技术是具有伟大前景的,全息图像是具有伟大前景的,肌肉注射活鸡以增产是具有伟大前景的……
是不是真的有伟大前景,伟大前景在什么地方,学者们是不会着重讲述的。
然而,伟大前景是属于原版r的。
对杨锐来说,他现在做出来的第一版r仪,当它的后缀有一个仪器的“仪”的时候,它的前景就已经实现了。
原版的r是非常复杂的实验室实验方法,它不需要特别的仪器,但它需要熟练的操作和精确的控制。
事实证明,做一个时间精确到秒的麻辣烫店老板是很不容易的,原版的r,至多也就是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
第一版的r仪,却已经达到了能用的程度。
作为一种跨时代的产品,当它达到能用的程度的时候,伟大就已经显现了。
在现代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生物技术堪称是一日千里。
一台仪器,从购买到淘汰,往往连10年的时间都熬不过。
越是尖端的仪器越是如此。
总有更新的仪器淘汰它。
最可怕的却是实验方法。
r仪的出现,就改变了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改变了,实验室里的一切都改变了。
不用到30年后,最多十几年的时间,全世界的生物实验室里,r仪都变成了标配。不配是不行的,对大多数生物实验室来说,没有r仪还做什么实验。
不等到千禧年,没有r仪的实验室,就只能做千里,看着别的实验室一骑绝尘了。
杨锐相信,只要伊文思用了r仪,他就会给自己最大的机会。
这是杨锐所具备的最大优势。
历史上,西斯特公司为了推介r技术,先是用了两年的时间,讲述“麻辣烫的制作工艺”,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学者们都是大忙人,也都是懒货,很少会有人愿意学习这种麻烦的实验方法。
最终,西斯特公司不得不又用了两年的时间,将仪给弄了出来,推广才相对顺畅起来。
算算时间,那都是80年代末的事了,而成品r仪,只用了不到五年时间,就遍布全世界大大小小的生物实验室,其中的利润与动力,不望可知。
杨锐没有西斯特公司的资源,于是采用了技术领先。
伊斯特果然听的有些心动,道:“这比你的论文更直观。”
“实验更直观,如果现在有实验室的话,我们几个小时就能得到结论。”杨锐进一步的推销,拿出当年开补习学校时的劲头。
可惜,伊文思并没有心动到不管不顾的程度,他笑着道:“轻松点,轻松点,我们用不着现在就做实验,大会也没有提供实验室给大家,恩,你还有这个机器吗?我可以拿去别的实验室做。”
“当然,我做了好几台,您可以把它拿去。”杨锐有些失望,但还是迅速的将手里的r仪装箱送给伊文思。
“谢谢你。”我们先听开场的演讲,等我试用以后,再告诉你感想。
“好的,没问题。”杨锐目送伊文思离开,叹了口气。
总的来说,这是件好事,只是并没有达到杨锐想要的程度。
他希望的是在此次大会上发言,做报告,甚至做演讲。这次机会错过,他就必须回国了,回国再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且不说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两次出国,要被多少人指责,就是几个月时间再短,被杨锐刺激到的西斯特公司也随时可能拿出半成品出来和他竞争。
到时候,专利权,署名权之类的竞争,不知道要有多麻烦。
专利和署名都是讲究先到先得的,杨锐如果一炮成名也就罢了,如果这一次失败了,回去再来,那变数就太多了。
尽管他已经发表了论文,申请了专利,但在美国法庭上,这些都是可以争执的。
除此以外,伊文思回去会不会真的试用他的r仪也是很难说的事。他如果有时间,顺手做个实验,还要看他是否能体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