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第593章 不是宋代的(1/2)
“你母亲应该不到五十吧,怎么会得这种病?”
霍思宁有些疑惑,按照赵玉良的年龄来算,赵伯母的年纪应该不算很大,怎么会得脑溢血这样严重的病?
“她是被我大伯娘气的,我父亲前不久出了意外过世了,我大伯娘就撺掇着我大伯来我家里闹腾,我妈本来就受了不小的打击,再被刺激,结果血压升高,当场就发病了。”
赵玉良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但是这样接二连三的打击,也让他有些控制不住,语气中不难听出他心中充满了愤怒。
这是家事,霍思宁也不好插嘴,只是心里有几分唏嘘,只好借故转移话题:
“我刚刚看到你那对玉杯很不错,正巧我跟我表姐想淘件东西回去送给我表哥当生日礼物,你那玉杯能不能给我看看?”
赵玉良早就注意到霍思宁跟苏青青的穿着不同于普通人家的姑娘,也猜测到了霍思宁叫住他的意图。
所以现在听到霍思宁这么说,赵玉良也没有什么多余的想法,他点了点头,朝着四周看了几眼,说道:“上我家吧,这里人有些乱。”
霍思宁了然地点了点头,拉着苏青青紧跟在赵玉良的身后,穿过几条巷子来到了他家门口。
重新见到盒子里的这对玉杯,霍思宁心中的悸动还是有些抑制不住。
实在是这对玉杯的卖相太好了,足以证明这对杯子的主人对它们细心呵护,喜爱之情可见一斑。
唐朝有一位边塞诗人名叫王翰,字子羽。
这样说可能有很多人不熟悉,但是王子羽留下的那首千古绝唱的《凉州词》绝对是家喻户晓。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诗被明代大家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诗中所描绘的凉州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史有“四凉古都,河西都会”之美称。
银武威,人烟扑地桑拓稠。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
西凉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葡萄,被称为中国葡萄酒的故乡。
既然有美味葡萄酒,又怎么少得了酒杯呢?和西方人用高脚玻璃杯品红酒的方式不同,西域人品葡萄酒使用的却是玉质的酒杯。
夜光常满杯,紫红色的酒一点点斟入晶莹剔透的玉杯中,在或碧绿或莹白的玉杯中熠熠生辉。
如此美景,哪怕是再不懂风情的人,也会忍不住在美酒入口之前,让手里的夜光杯在唇前稍作了停留吧。
“这对杯子是宋代的,又保存得如此完整,可见你们家将它看得极为重要。真这么卖掉,你舍得?”
霍思宁并没有上手,反而是有些可惜地看着赵玉良,开口询问道。
“实不相瞒,这对杯子是我外公留给我的遗物,当年他弥留之际将这对杯子交给我的时候,将杯子的来历出处告诉了我。这些年我们家虽然日子过得普普通通,却也没有想过要卖掉这对杯子变现。如果不是我母亲的病来得突然,我也不会……”
赵玉良的眼中也充满了浓浓的不舍,这毕竟是外公留给他的唯一一点念想。
可惜如今家中遭了这样大的变故,他也不得不出此下策。
而且这古董是死物,人却是活的,他断不可能为了保这死物而放弃救治他母亲的命。
霍思宁听了这话也忍不住叹息一声,她倒是有钱,而且几十上百万对于如今的她来说不过是毛毛雨。
只是她和赵玉良交情到底不深,就连说认识他叔叔这种话都是骗他的,现在她若是突然提出来借钱给他这种话,霍思宁估计,以赵玉良的性子恐怕也不见得会接受。
这样想着,霍思宁的手下意识地朝着玉杯边缘抚摸了过去。
这么一碰,却是让她忍不住浑身一颤。
这对夜光杯由蓝田白玉制成,玉杯外雕琢的纹饰也是精雕细琢,看起来非常自然。
整个玉杯薄如纸,透亮如镜。玉质更是圆滑水灵,质地细腻,一眼看去就让人觉得极具灵气,给人一种清爽古朴的感觉。
但是让霍思宁没有料到的是,她的手不过轻轻碰了一下,玉杯中那充裕的紫气就迅速在她眼前蔓延开来,这让霍思宁差点忍不住惊呼出声。
一般来说,年代越是久远的东西,所带的紫气就越多越纯净。
为了证实自己这个结论的正确性,这段时间霍思宁特意做了不少试验,去过不少博物馆,也去过一些古玩市场,通过天眼透视将各个朝代的真东西都非礼了一遍。
古董上笼罩的紫气浓烈程度代表着古董的年限长短,霍思宁接触到了各种时期的古物,从殷商到民国的古物都有,也从中总结出了不少规律。
什么朝代的古物紫气浓度是多少,她只要用天眼一看便知。
所以在触摸到眼前的这个玉杯之后,霍思宁的眼中才会充满诧异之色。
很显然,现在她手心摸到的这个东西,并非宋代的玉器,应该要比宋代更早。
因为之前在古玩街的时候,霍思宁只用肉眼看了眼这对玉杯,并没有上手。
光看这玉杯的表象,再加上赵玉良言语上的误导,让霍思宁判断失误,认定了这玉杯是宋代的夜光杯。
可是现在眼前浓烈的紫气告诉她,这玉杯绝对不是宋代的,极有可能是五代十国甚至更早。
这让霍思宁哑然,没有想到这对玉杯不只是她和赵玉良,连赵玉良的外公都打眼了。
不过随后她又觉得庆幸,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