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6.第876章 真假宣德炉(1/2)
这一看,霍思宁一行四人都呆住了。
这盒子里装着的,不是别的,竟然是一件香炉。
从肉眼看,这件香炉像是一件清代宣德炉,一眼看去,就是精铜铸造,铜质极佳,而且皮壳厚实熟润,通体洒金。
如此精良的铜质品,按理来说应该配合华美流畅的造型才对,但是这个宣德炉却略扁一些,看造型有几分明宣德炉的遗韵,圆鼓腹,束颈,平底,腹部膨胀如瓜型,纵向均匀分布凹凸,将瓜分为多瓣,瓣瓣丰腴圆润润,如孩童屁股。
熟悉宣德炉的人都知道,这个质地的宣德炉,应该是清末嘉庆后期的风格。
不过这个宣德炉的造型看起来却是有些奇怪,有些像北瓜型炉,但是又跟传统的北瓜型炉有那么一点不一样,可是真要说哪里不一样,霍思宁也说不上来。
“这是清仿明宣德炉,我不太懂这些,不过我老伴儿差昂说,这件宣德炉是清仿中难得一见的精品。”
见霍思宁几个盯着这香炉看,闫老太太笑着介绍道,她的目光闪烁着,似是在怀念着跟自己老伴儿的曾经。
虽然清仿比不上宣德本朝的真品的价值,但是眼前这个香炉也的确算是保存得极为完好的精品了,李全在听了老太太这话后,忍不住开口询问道:“老夫人,这东西我们能不能上手看看?”
老太太点了点头道:“我既然拿出来了,肯定是要看的,不然就算我愿意卖给你们,你们心里也不会踏实不是?李老板你随意吧,只要别摔坏了就成。”
李全顿时笑了:“这个您尽管放心,我们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
几人净了手,这才坐回到位置上,挨个拿起这个香炉上下打量。
霍思宁是最后看这个宣德炉的人,她本来也跟老太太一个看法,认为这香炉真是清仿明宣德炉,可是当香炉拿到她手上的时候,看到这宣德炉周遭着的紫色灵气之后,她的手不由得一顿。
在周庄的时候,霍思宁曾意外捡漏了一个明代沈万三流传下来的月下白玛瑙酒杯,那酒杯紫气浓郁,绝对是明朝初期的正宗白玛瑙。
现在霍思宁手中的这个宣德炉,竟然有两层紫气,外层的紫气看起来很淡,从浓度看应该是清末时期形成的,而内层的紫气却是极为浓郁,虽然紫气比不上白玛瑙那么厚,但是也相差不了多少。
这两层不同厚度的紫气,让霍思宁意识到,这个宣德炉,绝对不像她跟闫老夫人所认为的那样简单。
霍思宁的眼中闪过精光,下意识地低下头,重新审视这个宣德炉。
透过天眼,她将这宣德炉前后左右里外上下都扫视了一遍,这一看,果然她就发现了问题。
在这铜炉里面,她发现了一层奇怪的隔离层,不知道是用的什么物质,但是的确是将这个宣德炉给隔绝成了里外两层。
宣德炉霍思宁也不是没有见过,但是像这个铜炉这样分里外两层的古怪造型,霍思宁却还是第一次见,她下意识地就觉得这里面有问题。
外层的铜好像是后期被人刻意弄上去的,至于目的是保护里层的物质,还是为了掩人耳目故意为之,这就不清楚了。
霍思宁心下觉得奇怪,又有些不信邪,忍不住又对着这铜炉翻看了一遍,结果在翻看铜炉底部的时候,又有了新的发现。
利用天眼,她透过外层的那薄薄一层铜质隔层,清晰地看到了这个铜炉原本的底部有异样。
楷书印章款,在铜炉底部方方正正地刻着十六个字。
忘祖罪己焚香铭崇祯乙亥云台主人制。
这几个字,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件香炉的来历。
所谓云台,又叫平台,这不是一般的地方,而是崇祯朝紫禁城中的建极殿。
建极殿并不出名,后来清兵入关,紫禁城被占领,建极殿就被改成了清时期的保和殿,也是焚香殿试的地方。
因此,崇祯时期的云台主人,不言而喻,那就是崇祯帝本人。
弄清楚了这个,再看这个铜炉,就不难理解了。
乙亥年,也就是崇祯八年,1635年。这一年,大明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流寇张献忠和闯王李自成起义向东挺进,张献忠在大雾弥漫的正月十五清晨包围了凤阳城,不到半天功夫就全歼了守卫凤阳的两万官军,攻陷了凤阳城。
凤阳城离紫禁城很远,但是凤阳却是朱家祖先朱元璋父母的陵园所在,这里还有朱元璋当和尚发家的龙兴寺,一直被朱家子孙视为龙脉所在。
但是张献忠一来,半天就拿下了凤阳城,不但砍光了朱家皇陵的几十万株松柏,还拆除了皇陵和龙兴寺,又掘了皇家祖坟。
凤阳皇陵就此付之一炬,这件事对明朝朝廷震动很大,崇祯帝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穿上丧服,跑到太庙,跪在祖宗牌位前放声大哭,并下令朝野官员素以素食办理公务,并调集精兵七万中原围剿起义军。
再联系眼前这个宣德炉,就不难理解上面刻的这十六个字的含义了。
因为流寇毁了祖宗皇陵和龙脉根基,崇祯帝觉得愧对列祖列宗,遂请求祖上在天有灵能降罪给自己,并把这个耻辱铭记在焚香的香炉之上。
看到这儿,霍思宁终于可以确定,这件宣德炉是有人动了手脚,把一件真正的明代宣德炉变成了清仿的样式。
弄明白了这个香炉的来历,霍思宁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古怪的笑容。
这个香炉是闫老夫人的嫁妆,可见她和她的丈夫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