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看书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大唐崛起》

笔趣阁看书(biquks.com)

首页 >> 大唐崛起 () >> 第3章 家学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ks.com/56581/

第3章 家学(1/2)

前一世李流光的父亲不肯走家族安排好的路,愣是咬牙靠自个在商海打拼出一条血路。他最常对李流光说的一句便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弱了什么都不能弱了气势。

年幼的李流光把这句话记在心上,每每和人打架都是一副拼命的模样。甭管最后输赢,气势是摆的足足的。后来他出国留学及至今天已经过了近20年,这句话还清晰地印刻在脑海。

星盟客服虽然不能拎出来揍一顿,但世间事一通百通。李流光自来不肯受气,客服先生想要拿捏他当大爷,那是绝无可能。他心情轻松地将身体埋在松软的锦被中,很快做出决定-先把客服先生晾上那么几天再说。

没有心理负担,李流光舒舒服服一觉睡到日上三竿。李母心疼他昨日受了惊吓,一早就约束康寿苑伺候的人,谁也不准吵醒李流光。昨天傻子男爵不傻的新闻太过轰动,早起便陆陆续续有留守晋阳的族人前来探个究竟,都被李母不客气地拦在了外面。她身份高贵,又是慈母心肠,任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尽管如此,李母还是气哼哼地跟李父抱怨,“七哥儿又不是什么稀罕的玩物,由得他们看来看去。过去不知道背地里笑话过七哥儿多少回,现在又巴巴地凑了上来。”

李父心情很好,“你不喜欢就别让七哥儿见他们,正好七哥儿看着身体还是有些弱,好好养一养。等秋后天不热了,我请个先生认字了。”

“秋天天寒,别七哥儿读书熬坏了身子。我也不盼着他有什么出息,一辈子安安乐乐就好。”

“那就过了冬再说,不急。”

李母心满意足地撇下李父,“我去看看七哥儿。”一阵风般掠去了康寿苑。

……

李流光一觉睡醒由着丫鬟伺候着穿好衣服。这个时代男子衣饰繁复,李流光尚未学会如何独自穿衣。小丫鬟低眉顺眼跪在面前替他挂着香囊,李流光不其然想到过去政治课本上批判的万恶旧社会。可惜他正处于被批判的阶层,万万没有打倒自己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志向。

洗漱完吃过饭,李流光趁着外面日头好,慢悠悠溜达了出去。两个早晨新补的小厮紧紧跟在他的身后。原先伺候李流光的人被李母以护主不利的由头发落,新补上的人战战兢兢,都知道李流光是李母的眼珠子,又有着前人的教训,一眼都不敢将其看漏。

李流光住的院子规模不小,里头亭台楼阁,玲珑假山无一不缺。他绕来绕去绕到了七岁时李母为他准备的书房,心中一动推门走了进去。外人视李流光为傻子,李母却不肯委屈了他。依着国公府的习惯,到了年纪便给李流光收拾出几间书房,外带两名书童。即便李流光这些年从未踏入这里一步,书房内该有的笔墨纸砚也样样都有,书童更是每日都将这里打扫的干干净净。

“小七少爷。”

两名书童难得见到李流光,恭恭敬敬地躬身施礼。李流光对他们没什么印象,扫了一眼便将注意力放在一旁的书架上。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李流光看书既不为黄金屋,也不为颜如玉,而是想了解他所处的朝代环境。

书童看他伸手拿书,表情一时有些古怪。府内众人都已听说李流光被山贼惊吓治好了傻病的事,但没可能少爷一夜之间不仅不傻,还学会认字了吧。

两人没敢抬头心中胡思乱想,书架旁的李流光头疼地扶额,意识到一个问题。他自小学的都是简体,而这里通用的似乎是繁体。虽说有些字能猜出个大概,但更多看的还是莫名其妙。想他前世爱不爱学习是一回事,但天生的智商摆在那里,谁也得夸他一句聪明。谁承想重活一世居然成为了大龄文盲。

新出炉的文盲正对着书本惆怅,一路找来的李母以为他受了刺激,忙哄着他说:“咱们这样的人家又不考科举,认不认字都无所谓。七哥儿想看什么,找几个识字的读就可以了。”

李流光无奈地看着母亲,深觉有个太宠儿子的母亲也是甜蜜的负担。他虽没打算悬梁刺股,学富五车,但也总不好一直做个文盲。“儿子想先认几个字。”李流光再次开启卖乖模式。

“七哥儿想学是好事,可是身体……”

“两个小……两个时辰,每日只学两个时辰。”李流光熟练地跟李母讨价还价。

李母挨不过他的坚持,只能答应下来。李流光惦记着这件事,隔天便催着李母要读书。他从不知道自己对知识如此向往,自个先为自个的好学感动一把。又想前世但凡有这么一分努力,哈佛牛津还不是手到擒来,也省了他老子喷了十几年的口水。他态度积极,李母有些出乎意料,来不及单独请先生,只得把李流光送到族内的家学,暂时先认几个字。

李母担心李流光吃苦,又是张罗笔墨纸砚,又是张罗着跟在李流光身边的人。光是书童李母就准备了四个,跟车的护卫小厮更是黑压压一大群。到了上学这一日,李母亲自将李流光送去家学,抓着家学的几位夫子千叮咛万嘱咐,不要给李流光太大的压力,他们家七哥儿只要简单认识几个字便好。

李流光:“……”

说起来,李家的家学在晋阳郡也是独一份。因着留守晋阳的李氏族人远远近近都算是皇族,能在家学教书的夫子自然也不会是普通人,都是正儿八经考过功名的人。其中打头的卫老夫子更是做过翰林,后来嫌弃长安水土不好,干脆归乡进了李氏家学。

状态提示: 第3章 家学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