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看书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花开终有时》

笔趣阁看书(biquks.com)

首页 >> 花开终有时 () >> 第六十七章 建业兴家衣锦还乡不忘本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ks.com/59797/

第六十七章 建业兴家衣锦还乡不忘本(1/1)

父亲许贵良和**杨瑞芳在堂屋里,摆下了两张八仙桌,把宗族里岁数大有名望的几位老人与平辈兄弟请了来,同哥哥杨肇光一家人共进晚餐。

酒席宴间,年过六旬的杨肇光不停地举杯与在座的长辈们敬酒,诉说着老**生前经历的桩桩件件,并对老人们及兄弟们这些年来对妹妹妹夫的帮衬与关照表示感谢。

白须飘然的八十六岁的伯年叔带着老花镜,满面红光,对杨肇光大加赞扬。说他自十八岁就离开家乡,到平都航天部门工作,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杨氏家族增了光。如今一家老小在平都生根发芽安了家,以后要常回老家来看看,看看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们,不要忘记安吉乡的许家庄。

伯年老叔的话让杨肇光感慨万千,说自己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太好,最主要的是老伴儿眼睛不好,年年回老家可能实现不了,不过国梁、国珍他们可以抽时间常回家来看看,最亲故乡人,最甜家乡水啊!

肇信老哥接过话来,肇光兄弟凭个人的本事,在平都国家顶尖的科技部门,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干起,一步一步成为了航天部门的技术骨干,真是杨氏家族的骄傲唻!

听着这些发自于肺腑的恭维话,杨肇光觉得愧对杨氏宗族,愧对许家庄人。因为他人老体衰,家事缠身,儿女们又在大城市里工作,没有能力与精力帮扶许家庄的父老乡亲。但外甥许正扬在津城和延城有了自己的企业,为家乡做贡献的重任就让他来完成吧!

杨肇光把话题转向许正扬和江海宁,说如今扬扬和宁宁的和义德集团做得很好,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肯定会把事业做到延城安吉乡许家庄来。到那时,家家有班上,家家有楼房,乡下农村变城里呢!

老舅杨肇光的话给许家庄描绘了一副美好的发展前景,也给许正扬的双肩施加了一个沉重而**的使命,那就是把老家许家庄建设成为延城县远近闻名的现代化农村。

许正扬对在座的每一位长辈表达了和义德集团的发展愿景,造福乡里,富民兴家。

第二天清明节,杨肇光一家人给父母及杨氏先祖们祭奠扫墓。许正扬一家人给**和许氏南院先祖们烧纸上坟。晚上杨肇光看望了许正扬年迈的**。

安顿老舅老舅母一家人安歇之后,许正扬和江海宁跟家人商量,是否能一块儿回去,到津城呆上几天。

**说自年轻随老大哥到津城平都一带做过买卖,这么多年了,也没再去过一次,在有生之年,倒是很想去看看那里。父母见老人改变了以往故土难离的老观念,将近九十高龄了,不忘到年轻时到过的地方看一看,觉得机会难得。就说这都是老人看在孙媳妇江海宁的面子上做出的决定。

江海宁握着**的双手,说她**年轻时也在津城一带战斗过,和**也说要一同前往呢!老人听说老亲家也去,高兴地合不拢嘴。

就这样,第二天,宇通大巴载着许正扬的老舅及全家人,在延城接着江海宁的****和**王素云、父亲江奉国赶赴津城。

举家津城一行,圆了老人们的重游故地梦。当看到和义德集团庞大的企业规模后,家人感慨万分,说做梦也没想到江许两家的后人竟然这么有出息!

这正是:江许后人多才俊,积善成德铸威信。建业兴家成伟业,衣锦还乡不忘本。

许正扬和江海宁想留父母在津城多住几天,可老人们已年过古稀,需要照顾,父母只好放弃了这种想法。

家中有老人,儿女不远行。年轻的许正扬和江海宁真正感觉到了做父母的不容易。在亲情面前,再多的金钱,再舒适的居家享受,也阻碍不了故土难离的眷恋,也代替不了做儿女的尽孝之心。

六月津城的古街巷道,国槐枝桠丛荫。掩盖在绿树繁花之中的津城纺院,正在迎接又一届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

在这里读研两年有半的江海宁即将毕业了。

远大模具的俞资衡在与江海宁的由浅入深的交往中,对和义德的治企理念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和义德的企业文化与江海宁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地影响与打动了俞资衡。如何改变津城远大残疮百孔的现状,如何让津城远大脱离浮华,在俞资衡心里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状态提示: 第六十七章 建业兴家衣锦还乡不忘本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