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飞军遇险(1/2)
急促的脚步声渐渐远去,山中的蝉儿又开始聒噪起来,唧唧唧地吃着。
丛林里刚刚下过雨,王平趴在草丛中,身上早已被泥水浸得又脏又湿,脑袋上也沾着几片草屑和落叶,看起来完全不是统率一支特殊兵种的将军,更象是逃难的难民。王平附近的树木丛林中,数百无当飞军隐伏山道两侧,一边抓紧时间恢复体力,一边等待着追兵来临。
王平问跟随在他身边的副将:“斥候出去没?”
“出去了。”
“让大家休息。”
“诺。”副将应着,从泥水中爬起,向大家传达主将的命令。
副将走后,王平也闭上了眼睛,强迫自己小睡片刻。
然而他怎么都睡不着。
一个简单接人任务,居然惹出大群敌军追杀,让王平始料未及。
乔装扮作商队,到姑臧接贾诩家小,前半程称得上顺风顺水。
抵达姑臧,王平按照地址拜访贾家。
贾诩的家并不在城内,而是在距离县城不远的一个村庄。
王平最初不明白,贾诩为何舍县城不住却住在城外,以贾诩身份地位,将家眷接进相对安全的城池应该不是难事。后来才知道,是出于安全考虑。
凉州多民族杂居,各族多年乱战血流成河,仇深似海。县城看似安全,城池易主的情况却并不鲜见,攻下一座城池后,通常会搜查敌对阵营家眷,或杀之泄愤,或囚禁索要赎金,或与对方交换战俘和被抓家眷。
总而言之,贾诩认为住在城内未必安全,有事时说不定跑都没地方跑。
反之,选择住在城外就安稳多了,贾家所在村庄有村民自筑坞堡守护。小股敌军至,不等攻破坞堡,县城部队就能过来支援,或者临时入城躲避;大股敌军来犯,目标肯定是近在咫尺的县城,不会卯足劲跟村庄坞堡较劲,顶多强行征点粮食,基本不会强攻坞堡杀人放火。因此,按照贾诩的判断,把家安在城外反而更加安全。
另一方面,住在村里,挖暗道或地洞远比在城里容易。
没错,贾家偷偷挖好了地道和避难所,内备食水……
这些情况,王平还是从贾穆口中得知的。
贾穆,是贾诩长子。
贾诩三子一女,除贾穆外,分别是次子贾玑,幼子贾访,和女儿贾珠。
贾穆二十五岁,贾玑二十,两人均已成年,排行老三的贾访不到十岁。女儿贾珠刚十五岁,算不上天香国色,却也知书达礼青春动人,只是诡异地尚未嫁人,要知道这个时代女子十五岁没嫁出去,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得向朝廷多交税。贾诩倒是一点都不着急,凉州军向来穷困,贾诩的俸禄养活一家人并不宽裕,多交税显然会增加经济负担,但这税贾诩没打算交,他好歹也是凉州军体系少有的知识分子,地方官敢多收他家的税,试试看?
王平登门拜访,拿出贾诩亲笔信,贾诩家人见信后二话不说收拾东西,片刻便准备停当,竟象是平时演练过无数次,行动利索得让王平咋舌不已。不过,几乎没费唇舌就接到人,王平深感欣慰,这意味着飞军能早点回去。飞军随即折道向南,准备沿姑臧-苍松一线南下,经金城郡入益州。
可还没等他们走出姑臧县境,变故发生。
十余骑西凉铁骑追了上来,盘问“商队”底细,声称军中有人被掳走,凉州军正四处搜查,要求“商队”配合检查。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原则,王平任由凉州军士搜查,没想到凉州军士掀开贾家乘坐的马车后立马翻脸,疾言厉色指责王平等人图谋不轨,要把“商队”押回姑臧审问。
飞军暗藏军械乔装潜入凉州地界,押回姑臧受审必定穿帮,且还有贾诩家眷在队伍里,王平无论如何也不会束手就擒。王平也是果决刚毅之人,下令将那十多名西凉骑兵当场格杀,全军加速向南方行进。
杀掉十多名凉州兵,相当于点燃了导火索。
更多凉州骑兵在官道上呼啸来去,个个杀气腾腾,寻找杀害袍泽凶手。无当飞军又干掉两波游骑,从俘虏口中得知实情后,心中懊恼不已。
凉州军声称军中有人被掳,发起盘查,指的就是贾诩家眷。
凉州军穷困潦倒,但军中将士非常团结,部队凝聚力非一般部队可比。因为他们知道,其他州郡大多将凉州人视为粗鄙武夫,战场上面对强敌时,他们能依赖的只有彼此。在纷乱的凉州,人命不值钱,连衣甲武具都难以配齐的凉州军,却会竭尽全力尽可能保护袍泽家眷,甚至包括阵亡者家眷。
贾诩运粮途中遇袭,虽没找到尸体,按惯例凶多吉少。
当然,考虑到贾诩向来怕死,那时凉州军前途尚不明朗,以贾诩性格不排除趁势躲起来,观望风向,因此最初贾诩被列入失踪名单。可随着凉州军攻占长安,执掌权柄,贾诩依然没有现身,其家人也还在原籍无异动,贾诩躲起来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于是进入阵亡将士名单。
姑臧是凉州军控制区,贾诩家眷自然受凉州军保护。
凉州将士能咸鱼翻身,贾诩当初的提醒功不可没,李等人念其功劳,对贾诩家属安全更是上心,特意叮嘱姑臧守将暗中严加保护。王平刚登门,武威守将段煨就收到消息,只是段煨没想到贾家的人走那么快,还道是被人掳走,情急之下派出游骑追缉,于是才有了后面一系列事情发生。
严格地讲,这是一场误会。
但人都杀了,想解释也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