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知行合一(1/2)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是二程的表叔张载所提,说的实在是太好了,很快就成为了他们的招牌,很多读书人都是冲着这四句话,投奔二程,听从他们讲课,追随左右,希望从他们身上找到圣贤之路。
王宁安居然要让二程交出这四句招牌,程颢和程颐哪里受得了!
“王大人,你这么做,未免欺人太甚了!”程颢怒道。
王宁安哈哈一笑,“我哪里欺人了?分明是有人欺世盗名!你们到处宣扬这四句话,自己却做不到,难道不惭愧吗?”
程颐怒道:“圣人也说过知易行难,渤海国灭亡百年,一堆死灰,如何复燃?陛下厚遇大氏,已经是天地之恩,真不知道王大人有什么妙策,能够起死回生?你说我们欺世盗名,难道你就不是大言吹嘘吗?”
到底是理学的鼻祖,虽然年纪还轻,嘴皮子却不差,反问的也算是切中要害,扶持渤海国,最难的就是如何去做,想要从辽国身上撕下一块肉,不亚于虎口拔牙,难着呢!
包括赵祯在内,都心存疑虑。
“王卿,你真有办法恢复渤海国吗?”
“启奏陛下,臣不敢说有十成把握,也差不了许多。辽国残暴不仁,积弊丛生,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只要大宋加一把劲儿,恢复渤海国,光复燕云,不是难事!”
这时候韩琦也见缝插针,凶狠道:“王大人,你也不过是空口说白话,如何让人相信?”
“哈哈哈!”王宁安朗声大笑,“韩相公,六艺学堂和他们不一样,我们讲究知行合一,既然我敢说,就敢去做。”
说着,王宁安冲赵祯深深一躬。
“请陛下降旨,臣愿意前往河北,亲自操持大氏复国,如果不能成功,臣甘愿领罪!”
赵祯动容了,他当然知道给大氏复国有多难!
“王卿,此事可玩笑不得,一旦宋辽开战,后果不堪设想,该如何拿捏分寸,你可要三思后行!”
恐辽症深深刻在大宋的骨子里,真正到了决断关头,赵祯也迟疑了。
“启奏陛下,臣已经得到了消息,辽国境内,许多部众不堪压榨,纷纷造反,现在有数千人盘踞在长生岛,那里是渤海国故地。臣立刻护送大氏前往长生岛,招兵买马,聚集势力,通过水陆结合,反攻辽国。长生岛远离大宋,辽国纵使有心为难大宋,也没有理由,更何况辽国有多少兵力,能够两线作战!”
赵祯是第一次听说长生岛,急忙让人找来地图,王宁安上前,给赵祯做了讲解,皇帝陛下听得连连点头。
“妙哉!一盘死局,竟然让王卿走出了活路,你可真是朕的管仲啊!”
赵祯满意地拍着王宁安的肩头,显得十分高兴,却又有些不舍。
“王卿,京城这么多事情,皇家银行,还有御街的工程,离了王卿,真不知道谁能负担得起?”
王宁安笑道:“陛下,郡王赵宗景十分刻苦,判皇家银行事以来,进步飞快,足以担当大任。而且臣已经订下来详细的规范,只要按部就班,不会出太多的问题,更何况有什么意外,可以给臣发急递。”
赵祯还是不舍,“王卿理财有术,谋国有道,实在是朕的左膀右臂,更何况王卿刚刚新婚不久,就要为国事奔波,朕于心不忍!”
“陛下关爱,臣铭刻肺腑,只是机会难得,臣自幼立志,一定要光复燕云,洗雪家仇国恨!臣不会学那些空谈腐儒,光说不练。渤海国的事情再难,臣也一定办成!不只是臣,六艺的学子也愿意为国做事。臣会从六艺学堂招募一批忠勇之士,辅佐大氏,恢复渤海!”
王宁安态度很坚定,他现在已经聚集了庞大的势力,要想走得稳,就必须两条腿走路。
原本是范仲淹他们留在平县,王宁安在京城打拼,如今范仲淹进京,六艺学堂也搬了过来,就需要有人回到平县,把老巢看好。
王宁安盘算了一下,他在京城的布局基本上完成了。
皇家银行也建立了,学堂也搬过来了,工程也开始了,尤其是文官集团也被压制住了。
虽然韩琦等人还没有彻底干掉,但是有范仲淹和晏殊在,他们也折腾不了多大的风浪。
说实话,王宁安有点厌倦了京城的争斗,他更想回到平县,和辽国较量一番,都有点迫不及待了。
过去是各种条件不具备,现在人马,钱财都有了,还是有了大氏这张虎皮,另外从赵祯,到贾昌朝,再到范仲淹,皇帝,政事堂,士林……从上到下,稳固的靠山,正好放手施为。
而且王宁安记得,也就一两年的功夫,耶律宗真就要死了。
游牧民族新旧交替从来没有太平过,耶律洪基和耶律重元的较量近在眼前,上次去辽国,已经布下了那么多的棋子,终于到了发动的时候。
王宁安是执意要去,非常坚持。
赵祯沉吟许久,又是辽国,又是渤海国,那么复杂的事情,也只有王宁安能处置,换成别人,还真不行。
“既然如此,朕就不留王卿了。”
赵祯十分感慨,“六艺提倡知行合一,甚合朕心,嘴里说着报国济世,遇到了事情,却胸无一策。这样的人就是腐儒,就是无用之徒!日后的读书人,要引以为戒,要有真才实学,不要把功夫都放在一张嘴上!”
……
赵祯还说了很多,可是程颢和程颐都不知道了,他们脑袋一片空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