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看书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万历1592》

笔趣阁看书(biquks.com)

首页 >> 万历1592 () >> 九百一十七 有升甫在,我无忧矣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ks.com/93302/

九百一十七 有升甫在,我无忧矣(1/2)

十二月十一日,赵虎率领白虎营精锐成功击溃了一支千余人的小部队的抵抗,这支小股部队由南皮县令和南皮县尉带领,进行了比较勇敢的抵抗,但是在赵虎率领的精锐面前,他们脆弱的犹如一只小鸡雏。

不费吹灰之力解决了这支小股部队,南皮县随即被拿下,沧州近在咫尺,而到了这些地方,骑兵的用途开始凸显,战狼应主将罗荣奉命带领一万铁骑跟随赵虎奔袭沧州为大军开路。

赵虎和罗荣在沧州遇到了比较顽强的抵抗,抵抗军约有一万余人,打着讨伐叛逆的旗号向赵虎的部队发起了反冲锋。

当然结果是很凄惨的,领兵之人明显是个菜鸟,居然面对骑兵发起冲锋,被罗荣带领骑兵一轮冲杀给冲的溃不成军。

这种菜鸟队伍实在无法让罗荣尽兴,大约战斗了两三炷香的时间以后他们就溃败了,一溃千里,赵虎和罗荣紧随其后冲向沧州力图破城。

十二月十三日,沧州简单的抵抗之后就被直接攻破,毫无还手之力,沧州知府战死,县令带人进行了巷战,很快也被杀掉,沧州被平定。

接着是兴济,十二月十四日,就在沧州被攻破之后一天,兴济县令弃城而逃,兴济不战而下,十二月十五日,青县县令弃城而逃,守将开城投诚,青县不战而下。

由于静海已经事先被江大海拿下,所以从青县到静海之间已经完全没有能够抵抗大军前进的成建制的力量了。

局势遂不可扭转。

而早在大军集结在德州商量下一步战略的时候,萧如薰就命令军队兵分两路夹击京师,一路大军由袁黄带领,顺着原定运河路线直抵天津卫会合江大海的水师,然后从天津卫进军京师,而另外一支主力军队则在萧如薰的亲自带领下走河间府、保定府、涿州再到京师的路线,形成两路夹击之势。

与此同时,萧如薰已经早早派人去辽东面见李成梁李如松父子,邀请他们派兵入关一起“会猎”京师。

要是这两父子识相一点,萧如薰会考虑让李如松外出其他地区带兵,李成梁则在京师养老,辽东收归中央全权管理,要是不识相,干掉沈一贯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往辽东发兵剿灭李氏。

辽东对大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后世中国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白山黑水的黑土地,高粱米,丰富的资源,虽然天气冷了一点,在小冰河期它还起不到该有的作用,但是在未来可以预见的时间里,辽东这块土地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和东南沿海一样,也是必须要掌握住的土地。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个都不能少,若占据了库页岛,甚至可以从北方威胁日本北海道,与朝鲜一起,成两路夹击之势,锁死日本。

未来,很重要。

十二月十五日青县被攻破的同时,萧如薰率军连破景州、阜城、交河、献县之后,直接拿下了河间府,河间府知府在叶梦熊的劝说下献出城池投降,转而加入了讨伐阵营。

接着,萧如薰率军向高阳前进。

一路畅通无阻。

而就在河间府和青县被拿下的当天,从大同而来的一万军队在房守士的带领下进入了京师。

房守士终究还是率军来到了京师,是奉诏而来的第一支军队,也是唯一一支军队,接到诏令之后的时间本来就不够,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赶来,足以见识房守士对朝廷的忠心,沈一贯被感动的不轻,亲自出城迎接当初被他外派到大同的房守士。

对了,在半年前房守士因为写信劝诫沈一贯不要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而被沈一贯记恨,甚至已经给他的政治前途打上了封条,打算让房守士死在苦寒的大同就别回来了,结果现在,唯一率军来京师支援的只有房守士一军。

沈一贯如何能不感动呢?

“升甫!升甫!老夫可把你给盼来了啊!老夫盼你可是望眼欲穿啊!”

沈一贯紧紧握着房守士的手,眼圈红红的,眼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

房守士慨然长叹。

“肩吾,何以至此?”

沈一贯咬牙痛恨道:“逆贼萧如薰胆大包天,起兵叛乱,虽然眼下占据优势,但是老夫并非完全没有办法,有升甫率军一万来援,老夫就有把握把天津之贼军一举击溃,然后集中主力南下与萧贼主力决一死战!阵斩萧贼,平定天下!”

沈一贯面色涨红,语气强烈,不知道情况的还真会以为他能胜利。

“肩吾,萧季馨已经打到天津卫了?”

房守士听到的则是另外一句话,关注的点也完全不一样。

沈一贯的表情略有些尴尬,但是很快他就调整了情绪。

“升甫,你不用担心,这件事情老夫早有准备,来天津卫的只是萧贼的一支偏师,人数不过两万,老夫手上还有四万精兵,算上升甫的一万,老夫完全可以把萧贼偏师消灭,然后全力应对萧贼主力!”

房守士叹了口气。

“肩吾,若从吾书信,何以至此?”

沈一贯面色一变,手一抖,少倾,缓缓道:“实为无可奈何之事,若不是我为刀俎人为鱼肉,便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二者选一,若是升甫,当如何选择?”

这话倒是实话,沈一贯没说谎,房守士不知道其中内情,沈一贯也不打算多说,也只能一叹,而后说道:“此军为边军,略强于京营兵,愿为肩吾守一面城墙,全大明臣子之责。”

沈一贯大喜。

“有升甫

状态提示: 九百一十七 有升甫在,我无忧矣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