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二章最后一根稻草(1/2)
陈彤刚要去传旨便又被杨采薇叫住:“不行,娘娘此事干系甚大,不能让外人知晓,传令飞马奏报难免让有心人揣测,不如让陈彤以护送奏章的名义跑一趟。”
王语嫣想了一想果然是这样妥帖,微微点头道:“还是姐姐想的周全,陈彤如此你便亲自跑一趟,御马监的马随便你使用。”
其实这件事并不用这么赶,但赵祯曾经交代过,一旦出现天象预警,便一定要向他第一时间汇报,所有人都觉得这是官家在关心朝臣,但他们却不知道,史岩的这份奏疏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对西夏以及辽朝气象的研究。
大宋地处中原,即便是燕云地处北国,但还需许多地区在温暖的南方,如若连大宋都变得如此寒冷,那么西夏与辽朝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赵祯这么多年来一直纵容西夏,让大宋的商贾花费大量的钱财从西夏收购羊毛,一直为西夏提供大宋的粮食,而且价格也非常的实惠,这其中一定是有伏笔的,他怎么可能让大宋,让自己吃亏?
史岩的家世并不简单,他不是一个小小的学者,更是一位名门之后,他的父亲乃是最为清誉的四时官,夏官正史序!此人的在物候学的领域简直就是泰斗级的存在。
太宗朝太平兴国中的他还只是个补司天学生。后来因为才学惊人,太宗便亲较试,果不其然,每次预报准确无误,太宗大喜擢为主簿。稍迁监丞,又赐绯鱼,隶翰林天文院。
雍熙二年,廷试中选者二十六人,而史序为之首,命知算造,又知监事。他一个小小的低价官却因为肚子里的学问而生生做到了河西、环庆路随军转运使、太子洗马、殿中丞等职。这正说明史序的学问惊人。
而史岩作为史序的嫡子,自然继承了他的学识,有这样深厚家学的人,赵祯对他非常有信心,所以才会给他一些普通朝臣没有的特权,比如留宿皇宫外朝。
事实上史岩并没有辜负赵祯对他的期望,他参考数年的物候变化,甚至还翻阅古籍,把先秦开始至大宋的每年气候变化都整理出来,这是为了更好的发现未来的变化,这个世界上的东西有些总是能用科学说明。
在陈彤离开后,史岩便再次回到禁台之上,他要把自己研究的东西整理成册,等他到了的时候,已经有内侍在整理东西,并且告诉他,陈彤要他跟随一起向官家奏报。
史岩点头应下,没错,有些话自己在奏章中并没有明说,但他知道官家想知道的一定是自己在奏章中没有提出的东西,正好自己应该过去把情况说清楚,没人比自己更清楚今年,不,准确的说是明年气候的变化,这不光是对大宋,更是对辽朝和西夏的影响,甚至包括了女真人吐蕃人。
史岩一路跟随陈彤抵达大同府,许多奏折都需要整理,但唯独他连同他的奏章一起第一时间到达赵祯的宫殿,史岩自然知道这是为什么,所以他并不惊讶,在三才的引领下抵达赵祯的御书房。
一杯香醇的咖啡被放在史岩的前面,赵祯笑眯眯的说道:“尝尝吧!这种神奇的饮子有一个非常惊人的作用,便是会让饮用的人精力充沛,即便是熬夜也不会瞌睡。”
居然还有这种东西?史岩自己便需要这种饮子,在施礼过后便端起品尝,滚烫的咖啡带着一股香浓的苦味进入他的喉咙,很快便让他骤起眉头,但很开从舌根处传来的香醇让他忍不住又喝了一口。
“官家的饮子味道奇特,臣从未尝过如此香气,味道不可言喻!”
赵祯也喝了一口笑道:“是这么回事,可能刚刚入口还不习惯,时间长了你便知晓它的好处,你的奏章朕看过了,写的非常详细,每一条都有理有据,朕相信你,但要你给出一个更为直观的说法。”
史岩点头道:“臣遵旨,臣考证过自大宋开国以来每年的气候变化,并且尽量的找人考证过,那些无法考证的古籍,微臣也和同僚们翻阅其他古籍对照,尽量保证臣的预测准确。”
赵祯瞪大眼睛的望着眼前的规规矩矩,掉进人堆里也不会有人发现,但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却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之中愣是寻找到了物候学的精华与真谛,什么是人才?这就是人才!
喜上眉梢的赵祯笑道:“那你说说你的发现。”对于这种用心做事的人赵祯是真正的欣赏,并且被他的执着所打动,不是任何人都能有这份坚持的。
“启奏陛下,臣总结每年的变化发现,寒冷都是周期而定,但最近几年开始却有所不同,寒冷每年加剧,而且逐年递增,到了去年开始南方已经出现薄冰冻结湖面的情况,今年照这样看怕是还会加剧,待到明年……应该会更加严重,草木不生,春不能播种,秋不能收割……”
赵祯皱眉道:“已经严重到如此程度了吗?难道就没有回转的可能?”
“陛下,这是天地之威,不会骤然变色,即便明年不会如微臣揣测的一般,但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尤其是北方之地,越是往北气候愈加汉人寒冷。”
赵祯点了点头:“没错,确实如此,你估算一下,明年北方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西夏,辽朝会如何?”
一听说和西夏,辽朝有关,史岩更加小心的说道:“以如此寒冷的气象,粮食歉收,蔬果不长之类的应是有的……”
“草场呢?会对草场有什么影响?”
怕是这才是官家所担心的事情,史岩想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