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晚餐的故事(上)(1/3)
“华夏民族很重视教育,读书人在哪个朝代都是一个了不起的名字,令人羡慕的阶级。但是教育,这种神圣的地所,正在沦为滋养**和吸血的蝇巢。”王承恩也开启了抱怨,看来他也看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明朝取士靠的是科举,为的是搜罗优秀人才为朝廷所用。后世的取士,靠的是高考,不但为朝廷,同样也为社会各行各业选拔适合的优秀培养对象。这就给了某些人可乘之机,把国家和社会的选拔,看成了自己的碗中餐、囊中物。”
“最简单的就是公私学校的教学错位。借由民间资本创立的私立学校在很大程度上算是弥补了公立学校的覆盖不足,为社会普及教育资源起到极大的作用。但是,如同八股一样,后世的高考同样是有范围规定的。”王承恩一口气接连不断地说了下来。
“大明的科举就有士子是靠背范文通过,后世也一样。后世所有出版物涉及的内容题材约为80多个类别,高考只能涉及其中的大众话题,涵盖大约30种左右。所以,私立学校就在这上面下功夫,背范文。几十篇范文背下来很容易,因为它与课文不同,不要求你一字不落,只要意思大约相同即可。找到好的文章分好类,三天背一篇,考试的时候小改变一下,叔叔变成阿姨,爷爷变成姥爷,事情还是那些事情,评论还是那些评论。一年下来,几十上百篇好文章内容被熟记于心,一个从语句不通白字连篇的学生,就可以成为高考文章的高分者,这就是取巧。一种没有灵魂的学习。”
“另外,一边是私立学校从早上七点半到晚上九点半进行高强度学习,每月一大考、每周一小考,甚至天天考。而天平另一端的公立学校,朝廷却发文,要求进行素质教育,一再要求减负,这叫他们如何竞争。并且公立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走读的情况,上下学的时间就是1~2小时,而私立学校多为住校生。这两相比较下来,长积月累可是不小的差距。而且,很多学生高考完了之后,为了庆祝就撕书祝贺。可见,读书只是他们获取功名利禄的踏脚石而已,这种学生怎么可能终生学习?怎么能够期盼他们为朝廷和百姓服务?但是,这一切是学生的罪吗?不,朝廷之罪也!”
“高考工厂,高考工厂这是后世对那些著名私立学校的称呼,一个个学生就如同工厂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表面上看起来都合格,其实毫无生气,哪有什么创造性可言。而且来钱极快,别看他们收取的学费不高,但是正常你是进不去私立学校的。除了少数优秀的孩子,绝大多数孩子需要缴纳所谓的赞助费、捐助费、办校基金等等各种名目的费用,少则几万,多的有十几万、几十万。一个学校每年招生近万人,意味着一年的招生灰色收费就是几亿以上的纯利,堪比大明朝一省的税收,如何不叫人疯狂。”
秦良玉轻轻咳嗽了一下,“王大人也是痛心疾首,才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无论是明朝、清朝还是后世,都是读书至上论,只有读书才有出路,这才造成了这种畸形的结果,被小人利用来敛财。但是”
“我们还是要看到学校的好处,那就是普及了基础教育,让后世的每一个人都能读书写字,朝廷政令下达无忧。这一点我们可以利用起来。”
严武听到这里,从位置上缓缓站了起来,“我有个提议。”
“严星官请讲。”
“严大人,您最了解后世,但说无妨。”
“将正在后世香山举行的道门选拔全部停掉。改为选取有识之士进驻各大院校开支落叶。不是有几十万成功获取星力和选取仙道修行的记名弟子吗?这些人的当中大多数都是有大学文凭的,甚至有些还是教授、副教授。他们愿意的话,就回到自己的学校中去,为太一道门开设分院。而神霄玉宫的人则可以参与到朝廷各部门中去,学而致用。”
“太一道门为学为体,真人被掌教秘密赐予太一门中各类提纲、典籍二十万部,深浅修行功法八千余篇,这些都是要人来学习的。怎么选拔合适人选,落到各朝各地的学院身上最好。这些学院出来的学生有经验,他们知道怎么挑选学员,我们只要安排好监督就行了,免得从中牟利。明清朝的全球大开发,需要的人才极多,多少都能消化掉。”
“太一门中的典籍算是仙道,与我们神霄玉宫不同,我们神霄玉宫星力天授,乃是用,当可监督。”
“炼丹、符箓、百炼、咒语、天工百家诸学这些要分民用和军用,一些涉及到攻击性极强的典籍和功法,只能由军校传授,或者直接送到我们这里来,甄别之后再行授下。”
“仙道修行极慢,按照现在几朝的环境来说,能出个结丹期,收获八百年天命就算不错了,元婴无望。上尊被太一道门赐下的丹药、灵物用一点就少一点,收藏的灵药、灵宠几乎无法种植和培育,不知道上尊有何考虑?”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上尊早就吩咐本君借炼制储电玉符之际,在各朝世剑除了便利沟通之外,普通人也可借助法网施展神通一二。”宋应星突然开口道。
他的这话一出口,顿时现场为之一默。
“老爷深思熟虑,非我等所能揣摩,此举浩大,背后深意细思起来,怕是改天换地”和珅第一个开口称赞起来。
“建立法网?哈哈,老爷这举动怕不是参照传说中魔法女神的创举?有意思,这样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