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旧事(1/8)
此刻,返程的张剑,看着手机品味着短信,回忆着俩人十多年的交往。
张剑出身于根红苗正的军人家庭,十五岁即当兵入伍(康健是改了户口虚增三岁,入伍实际年龄十六岁),三年后保送某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工作三年后定向代培研究生,从此与张三成了校友。
大四张三师从李德教授,与张剑成为同门师兄弟。从这时起,两人开始频繁交往,主要在网球切磋上。一年后张剑毕业,两人留个通信地址就各奔东西。
严格上讲,在校期间两人关系平平。
校友的称谓,通常意义指的是第一学历本科就读院校。所以心高气傲的张三们,对外来就读的研究生、博士生缺乏亲近感。
当时张三对张剑的了解,仅局限于他是北方人,无家室无女友还难得无绯闻,严谨的做派多少有些军人气质。同学讲,他看似随和,其实挺干巴巴的一个人。
同样,张剑对张三的了解也不多。一个身份是校及外语联队足球队员,好读书但专业课一般般。
一个干巴巴,一个傻呵呵,所以俩人交往基本上属于礼节性质。
后来张三拜张剑为师学习网球,两人的接触遽然增多,逐渐打骂玩笑起来。
八十年代中期网球尚属奢侈运动。绍园留球,逐渐把这项运动推广开来,最后校园里有六块硬场地。有两点国内学生妒忌不已,一有钱二有闲。一周十节中文课,小学级别的汉语,考试全通过基本都满分。天天吃饱了闲的,四处沾花惹草。
张三们一天至少三节大课,不吃不喝五小时。骑着自行饭兜叮叮当当满校园跑。
网球新鲜最吸睛,很快成了除传统强项乒乓球外,高大上的体育项目。令囊中羞涩的男生流口水兼之呸唾沫的是,个别略有姿色的女生们,通过网球学习交流,被各色皮肤洋货揽入怀中招摇过市。落日黄昏网球场上的,国货们看了心痛加蛋痛。
张三学网球并非出于国货当自强,多少迫不得已。与建工的一场足球赛,他眼角受伤。治愈后医生建议减少肢体对抗运动。可年龄正当荷尔蒙旺盛之际,总得消耗消耗。系里有8-9位打网球的,其中包括张剑和喀山大学的外教奶丽教授,跑动起来都揪心飞出来(研究生关二哥描述)的鞑靼女人,平时他们俩结伴打混双。客观讲,两人的水平挺专业,母子般年龄差距大伙看着放心没银意,在校园里属于明星搭档。在校期间张剑也就这手艺拉风,一看就知道受过训练,至于学业,据说“跟我一样点”(亦关二哥描述)。
毕业后张剑没回原校,先是分配到有背景的某集团,半年后转到了某旅行社。张三则直接回老家,在省某厅工作。
毕业后两人的联系不多,仅限于年底互寄贺卡而已。
张剑踱着步,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回想着大学生活,心里多有感动。这些年工作中,看似松松垮垮的张三真没让他失望过,不计得失任劳任怨。
张剑自顾自笑了,张三的挖掘和培养,还要感谢顾言武的失职。
当时张剑与顾均在某部门工作,即是校友也是职场上竞争对手。顾的家庭背景深厚,工作没多久,以文化交流形式,挂职外事部门,派到莫斯科驻外工作,栽培意图明显。
相比之下,当时张剑深感生不逢时,既生瑜何生亮,可能这辈子就被老顾压着了。
按部就班工作几年后,张剑出头的机会突然来了,且军功章里有张三的功劳。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世界剧变,两德统一苏联解体。此时张剑张三们已迷迷糊糊走出校门步入社会,豪情壮志少了,油盐酱醋多了,谈婚论嫁养儿育女接二连三。当时张剑的身份在国旅上班,张三作为单位拟培养后备人才,挂职到进出口公司锻炼,顾言武在莫斯科驻外当秘书,从事文化交流。
九十年代正是中俄贸易爆发期,我们的轻工产品大量出口,俄方的钢材、机械、化工等原材料源源不断进口。
人走顺了多少膨胀,顾师兄的一位发小从事进出口,三番五次找他牵线搭桥,希望顾兄弟依托驻外背景,介绍贸易客户。
一来二去,顾师兄同意了,驻外机构的身份,俄罗斯人非常认可,这代表信誉。
顾秘书犯了大忌,文化交流可以,但不能介入商务活动,更不能从中渔利。后来奉调回国后,他调转至某外文出版社工作,七年后与老顾在成都机场吸烟室偶遇,张三方知他的近况。
有时候,兄弟坑人啊。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当然这些细节是很久以后张三陆陆续续了解到的。
事情起源于一项进出口业务,竟然牵扯到张三挂职公司与莫斯科expa一份合同的执行。
前苏联解体后,上台的叶利钦势单力薄,推进私有化进程,贫富差距扩大。当时h 是莫斯科某航空学院青年教师,清苦且不安分守己,与几位年轻同仁创办了expa公司,利用学院与军工企业的密切联系,承揽军工企业的零配件加工及钢材倒卖业务,很快生活步入小康。据了解,他祖父参加过卫国战争,父亲在军中任职,他本人作为青年才俊在莫航学习工作十多年,曾深受校方器重。
通过莫航留学生新年晚会,顾言武与mikhail偶遇并成为朋友。
此时张三已下派到市进出口公司工作,挂职总经理助理。从虚飘飘的行政转战大显身手的商场,张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