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七章 色如玛瑙,完美无瑕!(4000字大章!)(2/3)
,其余七人由于年纪较轻,倒不太清楚后面两道菜的来历,但看杨晓玲三人的表情,也明白这几道菜的分量有多重!…
“偷龙转凤顶骨鳝?师傅,你了解这道菜?”观众席上,王兴看着身旁激动的王山,疑惑道。
“没错。”王山点点头,将关于这道菜的传说快速给王兴说了一遍,旋即叹息道:“唉,很多传统菜由于步骤繁复,工作量大,许多酒楼食肆都不愿供应,导致曾经的经典慢慢消失在餐桌上,令人惋惜啊。”
“的确挺遗憾的,但起码这道菜还有人会做。”王兴安慰道。他了解老一辈的厨师们,不是他们不愿收徒,而是很多年轻人都只想快速学习时下流行的美食技艺,不愿接触那些带有传统文化,又费时费力,且不一定成功的古老技艺。
在以前,美食更看重厨师本身经过岁月洗礼酝酿而出的功底,可现在,美食却侧重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单方面令人亢奋的味道,失了灵魂。
其实美食和人生一样,需要有故事才能精彩。一道菜有了故事,人们就不仅是在填饱肚子,也在填饱精神。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以前的美食文化比现在美食文化好,或者现在的美食文化比以前的美食文化差,两者都有优点。
通俗来说,以前的美食文化能让一个人吃得舒坦,慢慢品味,对酒当歌。现在的美食文化则能让一群人吃得开心,乐在其中,把酒言欢。
…
“接下来,就请各位专业评委与幸运观众进行试吃吧。”场馆内的灯光再次回暖,刘华立刻示意工作人员为评委们送上第一道菜,来自皇老先生的东坡肉。
在评委品尝的时候,沐沐则开始为观众介绍‘东坡肉’的来历与背后的故事,大致上和皇老先生给王雄心等人说的差不多。
“原来东坡肉的名字是一群古时候抗洪的百姓取的名字啊,我一直以为是苏轼自己取的呢。”
“不,历史的记载也有一定出入的,我如果没记错的话,当时那群抗洪的百姓只是称这道菜为‘回赠肉’,后来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把自己开垦的荒地成为‘东坡居士’,之后‘回赠肉’才成为‘东坡肉’,而苏轼自己则亲自将烹饪此菜的经验写入了《食猪肉诗》中。”
“兄弟,别较真,大差不差就得了,没必要弄个清清楚楚,只要大概知道‘东坡肉’背后的故事就行了。”
“呃..也对。”
…
咕噜咕噜..
忽然,很多观众都停止了议论,一个个望着评委试吃的画面直咽口水!
画面中,吴卫拿着勺子如刀一样,从面前小碗中的东坡肉上剜下一块,那该死的超清画面,完全把每一个细节呈现得清清楚楚!
q弹的肉块,挤压的肉汁,露出的白嫩,流动的酱汁..
吴卫小心翼翼的将勺中的肉块放入嘴中,勺子离开嘴唇时,那粘稠的汁液似乎不愿和肉分离,在嘴唇与勺子之间拉出了细长的丝线。
吴卫下意识用勺子回勾了一下,那战战兢兢的模样,简直能把观众的眼睛看出明火来!
这是犯罪,是赤果果的犯罪!
“我也想吃啊!”不少人在心里咆哮着..
吧唧..
吧唧..
吧唧..
唔..
二十位评委吮吸舌头的声音被麦克风完全收入,又完整的从所有音响中释放、扩大。只听声音,就拿活活把人听饿。
好在这种折磨并为持续太久,约莫两分钟左右,所有人便试吃完毕,放下了勺子。
不过,端上去的十个小碗已经空了,唯一能看见的,就是没有舔干净的酱汁..
“这也太真实了吧..”不知是谁吆喝一句,引得全场哄笑。
刘华与沐沐也被逗笑了,但他们反映很快,赶紧请评委们进行简短的点评,分散尴尬的局面。
“我先说吧。”杨晓玲微微一笑,起身向皇老先生鞠了一躬,以示对后者的尊敬。
皇老先生轻抚胡须,摆了摆手。
“首先,我必须承认,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东坡肉,没有之一。”杨晓玲语出惊人,同时也从侧面肯定了这道菜的成功。
“说回重点,您这道东坡肉的选材非常刁钻,源自猪的腹部。猪腹部的脂肪组织很多,其中又夹带着肌肉组织,肥瘦间隔,故称‘五花肉’,而这部分的瘦肉也是最嫩最多汁的,刚好可以冲淡脂肪的油腻,可谓是天然相克,又天然相配。
成菜后,五花肉如同麻将块儿一样工整,显然是在烹饪时,有过精细的处理,使肉在烹饪过程中,完全没有变形,外观满分。
肉块红得透亮,色如玛瑙,入口后,瘦肉部分软而不烂,脂肪部分肥而不腻,整体既有入口即化之感,亦能享受咀嚼之乐,将猪肉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酱汁浓香醇厚,在口中回味绵长,久久不散。
小白菜的处理也很考究,没有添加任何调料,恰当的焯水处理不仅让小白菜断生,更是保留其天然的涩味,完美冲淡了酱汁的影响,令酱汁在口中无法堆积,变相增强食欲。”
话音落下,全场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没想到,杨晓玲仅仅是通过简单的试吃,便分析得如此全面,由此可见,美食协会会长的名头,绝非空穴来风。
“我们的感受和晓玲差不多,就不必多说了。”吴卫与其他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后,摇头苦笑。他的确在这道‘东坡肉’中挑不出任何毛病!
坦率讲,比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