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峥嵘岁月(1/3)
在乡下学校的时候,最令我感动的是,那些民办教师非常善于学习。当时师范学校也面向民办教师招生,而且数量不少,这也让民师们有了很强的学习动力。
一般来说,老师对自己教的学科都比较容易考,自己不教的学科,就很难。但是民师们都很刻苦地学习,在教学之余的时间里,努力读书做题,就和现在的高三学生差不多。
这样一来,在备考的同时,也确实提高了老师们的整体文化素质。1984年那一年,我所在的学校,就有两个民师考上了安州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变成了公办教师。要知道公办教师和民办教师、代课教师的待遇,差别是很大的,简直是天壤之别。
后来我听说那个学校的十几个民办教师,先后有九人都考上了公办编制。有的回到了原学校工作,有的到了其他学校,还有几个人提拔成了领导呢!
这些老师们努力学习的热情也影响了我,让我保持了一直不停读书充电的状态。我也参加了函授考试,后来拿到了本科文凭。这对于我后来的发展还是很有裨益的。
说这些呢,我是想说,希望年轻老师们注意学习,认真接受继续教育,活到老,学到老,不要故步自封,不要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了,已经不需要再学习新知识了。
……………………
如果说考住师范学校,是我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转折;那么1985年调到无州三中,就是我人生的第二次重大转折。
之所以能调到无州三中,也是与我在乡镇中学取得的辉煌教学成绩有直接关系的。当然,这里面也不乏机遇的因素。我们硎墙淌进修学校,后来进修学校并入无州师范学校,1981年在原校址建立中学,当时还是初中嘛!这是一个崭新的学校,需要大量老师调进来。
当时老师们的文凭普遍很低,大多是中专生,像我这样的师专毕业生还很少。那时候一个学校里的专科生,就相当于现在研究生的待遇了。我呢,就是一个正儿八经的专科生,后来还拿了函授本科文凭,再加上在乡下中学教出了成绩,就被无州教委——那时候还不叫教育局呢——下调令调进城了。
要知道那时候一个乡下的老师,想调进城里是非常难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强大的社会关系,简直不可能办到。但是我却轻而易举就做到了,而且没有找任何关系的帮忙。说实在的,我就是个穷孩子出身,也没有任何的背景,就算想找关系,也是两眼一码黑,不知道找谁啊!
应该说,那个中学的老校长,是一个公正无私、光明磊落的人,他在教委要求推荐老师调入无州三中的时候,推荐了我,而没有推荐那些跟他关系亲近,但是能力一般的人。这是一个很大的恩典,我为此终生对他感恩戴德。
关于这个事情呢,我还是想说,做人要想取得成功,一方面要有实力,另一方面也要有机遇。还是那句话: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
但是呢,我调到三中以后,却意外地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不能再教一直教的数学了。
为什么呢?因为我函授的文凭,是河东师大中文系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城里学校要求比较严,你是学的什么专业,就得教什么。不像乡下,哪个学科缺老师,你就可以教那个学科,跟你原来学的什么,没啥关系。所以,以前有句话,笑话数学学得不好的人:
“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
其实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这根本不是笑话,这是活生生的真实现象!
那么,在知道安排我教语文之后,我因为没有一点教语文的经验,就在开始任课的那几个月里,拼命学习,可以说废寝忘食,真是连吃饭走路也看书,睡觉都是看书看到睡着,不停地研究语文怎么教学的问题。
结果很快教学成绩就出来了。我教的那两个班,在那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居然分别考了全校第一第二名!超过了很多老教师,这令无州三中的领导老师们对我刮目相看,我在新单位里的威信就竖起来了,与之相应的,社会地位也就渐渐高起来了。
后来我们学校改为高中了,我也是继续教语文,也是经过了一番努力学习,才跟上了教育形势的发展要求。
……………………
刚才说到了函授,我又想起了一段故事。当时我报名参加进修考试,就相当于现在的成人高考吧,这个考试还是在安州举行的。
那时候我们无州还属于安州地区管辖嘛!呵呵,后来我们无州在1992年独立成了地级市。这不是2019年,又成了齐州市下辖的区了嘛!我们这些人啊,都是“生在安州,长在无州,死在齐州”啊!
按说,学校应该鼓励老师们继续进修,考取更高的学历。但是呢,当时有个莫名其妙的政策,参加工作不满三年的,不能参加进修。其实就算满了三年,也不一定有进修的机会。谁想参加进修考试,还需要领导的推荐呢!
这个推荐可以说大费周折,具体情况我就不说了,呵呵,有些话不大好说,呃,这个场合不方便说。反正是很多人都想考,我也为此伤透了脑筋,不得已采取了一些特殊手段,经过了一番激烈的较量,这才好不容易得到了领导的同意。
但是我去报名的时候,因为到安州的时间比较晚了,已经没有数学这个专业了。查看了一遍,只有语文还有名额,所以我就迫不得已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